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ERP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实施困境

2012-03-16 13:40来源:万方数据关键词:ERP电力信息化电网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文首先阐述了ERP的核心思想及ERP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现状,论述了目前中国电力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案,为电力企业的EPR项目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日益广泛,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国有企业,担负着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因此信息技术在电网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被广泛关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于2006年5月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形势和任务,首次将信息化提升至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国家电网公司是中国电力的领军企业,为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推进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及标准化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4月29日明确提出建设“SG186”信息化工程,树立了建设企业级信息系统的任务和目标。2007年4月29日,国网公司决定采用企业资源计划(即ERP)系统作为建设信息化企业的核心平台和主要手段。

在电网企业中,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成为继信息管理系统(MIS)、质量体系认证(ISO)及营销客户信息系统(CIS)之后获得深入应用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如今,电网企业在进行ERP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系统开发、流程设计、业务需求及维护运行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难点,如何针对企业特点“量身定做”ERP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将是电网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关键,笔者将结合参与ERP项目的建设经验对上述问题做一一论述。

一、ERP的基本内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蕴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ERP前身是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重组,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教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提出。BPR的提出迎合了当时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形势,曾被称作“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在20世纪90年代初,BPR进一步发展为MRP及MRPII,最终由美国加特纳公司首先提出ERP的概念。当时的ERP面向的只是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应用在制造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随着ERP应用的不断推广和计算机技术、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至今ERP已有了更深的内涵。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了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建立高效率供应链、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为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推动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发展。

ERP系统其实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并不仅仅是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这种管理思想必须依附于电脑软件才得以运行,因此人们常常把ERP系统误解为一种软件。实际上,ERP系统涵盖了企业所有的资源及业务流程,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管理和高效集成。一般来说,ERP系统包含的模块有: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各模块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ERP系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业务优化与实现的过程,既涉及到组织优化,又涉及到业务数据、流程、制度、处理过程的优化,必须通过企业的各个组织单元或各个部门互相协助才能完成,同时还需要企业领导及业务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参与。ERP系统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分析、设计、构建、测试、上线及支持、推广实施七大阶段,其中项目管理、转变管理以及技术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ERP查看更多>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电网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