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评论正文

我国五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背景分析与趋势点评

2012-06-01 09:56来源:国脉物联网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商旅宁波

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海交通均便利,是国际化的港口城市,从唐宋以来就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且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丰沛,物产富饶。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人文环境,宁波从古至今商旅众多,经济发达,是著名的商贸都市。而在当代,宁波亦是发展智慧城市较早的城市之一,其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绝不亚于同省份的杭州。

宁波市是国内第一个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其在《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六个加快"重大战略,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成为全市"十二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之一。2011年6月,宁波市正式出台了《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了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总体建设思路。

宁波发展智慧城市的四项主要任务分别是,大力推进十大智慧产业应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五大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三项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而其主要应用示范工程则包括智慧社会管理、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信用管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作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其中一项内容,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与宁波公交总公司合作推出的"智慧城市、无线公交"应用与5月15日正式上线。

宁波市审议并通过的《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则明确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重点领域,包括积极支持浙商回归发展总部经济,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发展海洋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择优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发展贸易物流业,创新发展金融业,繁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旅游业,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发展各项社会公共服务等。

今年宁波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主要用于对智慧项目合作引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用项目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创建、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及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宁波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则对资金的扶持原则、支持对象和方式、申报评审、项目确定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此可见,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蕴含无限商机。

点评: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沿海城市,宁波在智慧城市理论研究领域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都有较大贡献,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与机制管理方面均已形成了自身的节奏与秩序。而勤勉务实的"海派作风"也许会让宁波在较长的时间内继续引领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东部杭州

杭州作为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发展智慧城市既是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城市发展快人一步的必然选择。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渥,加之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及闻名中外的西湖美景,杭州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强市。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城市中就包括了杭州。

近年来,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后,中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纷纷把发展物联网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杭州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物联网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相关技术起点高,产业化经验丰富,同时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这些条件都使杭州市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绝大多数物联网产业的配套产品都可以通过航空、公路运输运达。杭州不仅有大量本地企业可以为发展物联网产业提供配套,而且可以借助良好的航空、公路运输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套。在软实力方面,杭州拥有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讯、网络、软件有关的人才2万人左右。但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杭州则需民营企业家及政府的积极推动了。此外,杭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整体规模与同类兄弟城市比稍逊一筹,在工信部下属的信息技术情报研究所对15个副省级和10个直辖市的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排名中,杭州排在北京、深圳、上海之后,名列第四。

为加快智慧城市发展步伐,杭州制定并出台了《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五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杭州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为,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杭州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目标为智慧应用体系全国领先、智慧经济发展全国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指标。

在示范工程方面,杭州推动的无缝对接智能交通系统正在运行,和北京一样,办张卡就可以解决公交到不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且今年杭州将投入1.4亿元建设智能交通体系。另杭州市物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积累了一定技术应用和服务经验。而摆脱"门票经济"的西湖景区也体现了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靠"智慧"发展旅游的霸气。

今年4月26日杭州湾新区举行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高端物联网磁性传感器、钛材合金及精密轴承套圈等14个总投资达46.3亿元的工业投资项目集中开工。杭州在经济建设方面也加快发展步伐,以谋求用物联网提升其短板。

点评: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与同属浙江的宁波一起被列入首批试点城市。杭州市在民生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建设一直在坊间备受推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与天然的自然旅游条件也成为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底气。在智慧产业和智慧旅游的双向突破取得成绩,以及其在智慧民生领域的务实与创新,杭州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内智慧城市的一颗新星。

中部武汉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湖泊众多,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作为中部各城市中工业实力最强劲的省会城市,交通枢纽位置的有利条件,以及特殊的历史因素,武汉在十二五期间积极筹谋建设国内中心城市,以希冀抓住建设智慧城市这一最后机遇能够跻身国内一线城市行列。

2011年2月武汉市第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已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列入了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九大目标任务之一。武汉市在"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智慧城市。而计划将于5月出炉的《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中也明确了智慧市政设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水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物流等13个重点应用领域的发展。

在智慧城市应用工程方面,武汉推出了六大计划。第一,推进数字武汉建设。提升城市基础测绘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充实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深化"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工作,推进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网络全覆盖,提升服务功能,促进融合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第二,实施光城计划。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利用武汉光纤光缆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大力发展光纤到户,扩大远城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设智能楼宇、智慧家庭。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点,实现机场、车站、学校、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无线网络全覆盖。

第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中国武汉"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武汉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专网,加强全市协同办公系统、网上行政审批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等电子政务骨干应用系统建设。依托武汉市民之家等重点工程,完善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工程,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加快建立政府与市民网上互动机制。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建设。

第四,加快企业信息化。推广、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实现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等环节的渗透,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

第五,推进物联网建设。引进和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拓展"武汉通"应用功能,基本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小额消费,促进与身份信息管理互联。

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4月16日,武汉市卫生局在"第二届武汉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上透露,未来5到10年,武汉市将建成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52所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签约,计划投资8亿元,在光谷软件园设立武汉视频综合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与平安城市实施管理中心,助力武汉"智慧城市"建设。

较为意外的一项示范工程则是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中,武汉竟踢掉许多旅游大市跻身18强之一。而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省考察后亦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带动功能,要素聚集功能,服务、管理和创新中心功能,加快建设国家重要门户机场,充分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努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率先崛起,引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点评:

"1000万征集智慧城市规划方案",这是近两年来人们关注武汉的一个重要标签。在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武汉一直不温不火地"与二三线城市为伍",在我们的视野里,这是一个没有"缺点",但是也几乎没有"优点"的城市,这样的省会城市在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舆论场里的确很少见。而这一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是武汉跻身中国一线城市的重要机会,同时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云计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