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页岩气发展应分“三步走”

2012-06-14 11:53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页岩气天然气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的突破,美国页岩气实现了快速发展。近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由200亿立方米增长到1700多亿立方米,助推美国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改变了全球传统能源格局,形成以中东为核心的东半球“常规油气版图”,及以美洲为核心的西半球“非常规油气版图”。

美国针对页岩气开展了几十年的持续攻关,实现目前产量的快速跨越。受美国影响,我国政府部门、生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掀起了页岩气研究与勘探开发热潮。

我国要规模化开采页岩气,重要的是理性确定我国页岩气现阶段定位。与美国相比,我国页岩气的基础研究与勘探开发试验刚刚起步,对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存在不同看法,核心技术与经济开采模式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美国几十年页岩气生产实践证明,工作节奏可以加快,但程序难以逾越,制定页岩气科学发展路线图将有助于我国页岩气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规模发展。

借鉴国外页岩气发展经验,结合中国页岩气目前现状,笔者认为,我国页岩气发展应制定加快核心区评选、加大试验区建设、加强生产区规划的“三步走”路线图。

加快“核心区”评选

笔者认为,发展页岩气应加深资源认识,摸清资源家底,找准页岩气富集的核心区,把“核心区”作为资源评价的最终落脚点。核心区是工业化试验建设选择的重点地区,是科学制定页岩气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基础。

目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可用于页岩气资源潜力预测的资料和数据非常有限。尽管不同地区在富有机质页岩发育规模、页岩质量等方面具广泛的相似性,但中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不同地区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存在许多特殊性。这也导致不同研究机构对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的估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

目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估算结果主要有三种:一是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评价的中国塔里木和四川两个盆地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万亿立方米;二是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评价的25万亿立方米;三是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的10万亿~15万亿立方米。

资源评价结果出现大的差异,特别是页岩气有利核心区不明确,十分不利于国家进行科学决策与部署,也不利于企业实际操作。为此,迫切需要加大投入,进行新一轮系统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核心区优选。

笔者认为,重点是针对我国发育的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三类页岩,钻探一批地质调查参数井,并开展系统分析化验,取全、取准评价所需的关键参数,确立合理的评价标准,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从而科学评价出我国不同类型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和有利核心区分布。

从美国发展经验看,核心区是页岩气开发的主体,也是美国页岩气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页岩气核心区评价取决于5项关键指标:一是有机质含量大于2%、有机质成熟度大于1.1%、地层超压,可保证页岩中有足够含气量;二是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粘土矿物含量小于30%,可保证容易压裂形成裂缝系统;三是储集物性一般要求孔隙度大于2%、孔喉直径至少大于5纳米,可保证有较大储气空间;四是含气页岩厚度大于30米、埋藏深度小于4000米、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可保证能进行工业化作业;五是地表平坦、水资源较丰富,保证页岩气开采有经济效益。

按照上述评价标准,评价优选出我国三类页岩气核心区的个数、面积及分布,对我国页岩气是否能够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