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2012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摘要版)

2012-06-20 11:56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关键词:储能电动汽车微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除个别如调频、微网应用的领域外,绝大部分项目是示范应用,运行时间短,成本高,缺乏清晰的应用方向,尚不能进行完善的经济性分析。

从全球范围看,日本、美国的储能应用较中国成熟。在日本、美国已有商业化储能项目。在政府政策的参与指导下,以调频为主的辅助服务已经参与到美国电力市场的运营中,并实现了商业化运行

储能在中国的示范应用处于早期,目前没有形成应用的市场机制。对于示范应用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中国现有电力体制下,谁是应该为储能付费的受益方等问题的思路也不明确

虽然储能的应用贯穿了电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用电、可再生能源接入和辅助服务环节,但目前相对产业化首先发生在辅助服务(主要是调频)和用户端的分布式发电与微网领域。目前美、日两国在储能发展昀快,已经在个别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储能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虽然投入不小,但仅刚刚起步。

美国的“按效果付费(PayforPerformance)”、和“自发电激励(SGIP)”政策,促进了储能在调频和分布式领域的发展,支持这些应用参与到商业运作中来

以节能为出发点,兼顾缓解大电网的供电压力,日本政府倡导分散式发电系统的建设。相关政策鼓励和资助储能与工、商业和家庭用电相结合,形成分布式发电的格局

在国内,商业化的辅助服务市场尚未形成;针对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的建设,能源局的政策正在研究和征询意见中,发展细节还存在争议。目前已公布一些分布式储能的示范项目,主要以通过光伏发电服务于工商业和居民的用电、解决无电人口、边防、特殊作业的供电为主要出发点;大部分项目还在规划和建设中

储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功率型和能量型两方面。具体的应用类型多达十几种,核心应用主要包括削峰填谷、调峰调频和备用容量。起到的作用包括:缓解尖峰供电紧张、延缓新建机组的投资、输配线路投资、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等。在项目中,虽然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多重应用,但由于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多重效益的量化目前很难界定。

储能技术仍保持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市场上约有十几种储能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当前并没有一种技术(不含抽蓄)在成本、安全、稳定性等各项指标上占明显优势;由于技术更新的加快,目前哪些技术更适合哪种应用也没有形成昀终结论。

部分储能技术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链条,上游原材料和产品生产部分相对成熟,但应用和市场环节仍是空白。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许多技术的关键原材料还不能在国内生产,依然依赖进口。在应用和市场部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更完善一些,一些电力公司承担了集成服务的角色,示范项目的数量也较多,规模较大,政策支持针对性较强。

从全球政策对储能的整体影响看,现阶段政策对储能的支持主要有四种形式:

持续投入多种储能技术的基础研发

通过直接资金支持重点项目促进储能企业的发展

通过示范项目论证储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财政补贴对使用储能技术的用户方进行鼓励

在国内,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已在关注储能产业的发展,普遍将储能定义为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但我国尚未出台独立的储能支持、和产业发展政策。从政策上看,储能的发展是建立在具体应用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上。

标准是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也是支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储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国内外储能方面的标准尚处于探索阶段,标准数量很少,标准体系的建立刚刚起步。

储能技术的商业化步伐正在加快,标准化问题也随之产生,企业无标准可循,用户无标准可参照,将势必造成市场的混乱。因此,在储能技术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加快产业化进程中,将标准早期介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出现标准滞后于市场的现象。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制定储能标准,抢占市场先机,我国也应加快储能方面标准的制定工作,紧跟国际标准的步伐,在国际标准中争取更多话语权的同时,争取将我国的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中,在储能的国际舞台上争取到一席之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