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三方面力量决定中俄天然气谈判结果

2012-06-20 14:3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天然气谈判普京天然气价格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俄罗斯总统普京月初来华访问时与胡锦涛主席共同签署了多达11项的双方能源与电力等领域的合作文件,但最受外界关注的天然气合作项目依然缺席,这意味着旷日持久的两国天然气谈判还会拉锯下去。

中俄天然气合作动议开始于2006年,但由于在气价上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俄开出的出口价格是每千立方米350美元,而中方给出的谈判底线是每千立方米235美元,谈判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

俄方喊出高价有着自己的解释。首先,在莫斯科看来,供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应与俄输往欧洲的价格相一致。如果按中国提出的价格卖,必会引起欧洲国家跟风降价。其次,向中国提供天然气的气田和管道都地处高寒地带,开采和铺设成本高昂。

相比而言,中国坚守235美元的价格谈判底线似乎理由更充分。天然气市场不是全球性的,而是区域性的,自然也就没有全球性价格,与俄向欧洲国家供气相比,向中国输气运输成本要低得多。目前中国进口中亚天然气的价格为每千立方米168美元,进口澳大利亚天然气价格约为每千立方米180美元,而如接受俄的要价,按30年合同量算,就意味着中方每年将多支出高达34亿美元的费用,在合约价格不受外界因素波动的情况下,合约期内中方需要多支付1020亿美元。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在资源价格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如接受较高的价格条件,那么上游价格将推动国内价格上涨,最终必然加重居民的生活成本和推升通胀。按中石油的计算,如以350美元的价格进口天然气,相当于每立方米2.23元,比目前1.17元的全国平均天然气价高出90%。而照中银国际的测算,以北方地区每月用户均使用15立方米燃气量和100立方米的采暖用气量来看,即便仅提价23%,城市居民的用气成本就要提高27元;如果再考虑到国内外的管输费、税费以及城市燃气公司的配套建设费用等,俄方供气价格将驱动中国城市居民每月用气成本倍增。

中俄天然气谈判僵局,实质是各自对未来天然气市场供给生态判断的博弈。一方面,俄的谈判底气来源于欧洲国家的强大潜在需求。按欧盟预测,到2030年,欧洲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比重会从目前的约30%提升到约42%以上。另一方面,福岛核电事故以后,日本推出了核电“归零”战略,对天然气进口产生了更大依赖。俄正与日本紧锣密鼓谈判,双方准备修建一条海底天然气管道将产自萨哈林岛和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输送到日本。俄罗斯也加快了与韩国的天然气合作步伐。两国已签订了管道输气项目协定,计划2017年向韩国供气。不过,支持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巨大需求力量更来自于中国。目前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只占4%,而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天然气的使用占比须提高到8%,相应消费需求量将达2600亿立方米。而我国目前天然气年产量维持在千亿立方米上下,到2015年,国内产气量与需求相比存在1100亿立方米的巨大缺口。中国对天然气的长期进口需求不可避免。

然而,供求天平并不完全倾向于俄罗斯,中国同样拥有长期博弈的筹码。十余年来,中石油相继建设了中土(土库曼斯坦)和中缅(缅甸)天然气管道,构成了对天然气未来需求的强大补充。当然,中国自身的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的乐观开采预期也构成对冲俄罗斯谈判压力的坚实基础。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供求生态注定了中俄存在非常广大的共赢空间。动态观察,决定未来谈判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力量:国际能源价格走势、双方的合作深度、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频率和幅度。因此,尽管谈判一波三折,但双方却从来没有放弃寻找可以平衡彼此利益的有效渠道和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依既定思路,中国对天然气价格改革计划是将价格每年上浮5%—8%。如果5年之中伴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前实现,不排除决策层加速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到时,中俄天然气合作自然也就修成正果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谈判查看更多>普京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