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该要约期限一再延至今年7月6日,当日新奥能源将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对收购中国燃气要约进行审议,这是收购要约作实的先决条件之一。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燃气之所以成为市场上唯一的上市公司并购对象,是因为其股权极度分散,此前又陷入高层治理危机导致股价低迷,自然吸引新奥—中石化财团趁机下手。
当时,中国燃气有着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其第一大股东刘明辉持有13.43%的股权,韩国SK集团以9.7%位居第二,此外,它的股东还包括阿曼国家石油公司、印度国有天然企业GAIL Ltd、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石化(等等。
出人意料的是,自从财团发出收购要约后,中国燃气的主要股东纷纷增持,表现最为抢眼的是富地石油以及后来的北控集团。半年以来,富地石油增持中国燃气股权次数便已超过60次,北控集团则半路出击新增持中国燃气。截至6月20日,富地石油、北控集团及SK E&S在中国燃气的持股已分别达17.65%、14.938%和13.09%。其增持价格均高于新奥—中石化财团每股3.5港元的收购价,其中富地石油最新增持价为3.58至3.61港元。
增持行为显而易见地阻碍了新奥—中石化财团对中国燃气的收购。市场普遍相信,若不提高收购价,新奥—中石化财团不可能取得中国燃气逾50%投票权持有人接纳该收购交易。
知情人士透露,自从2010年底爆出中国燃气前董事总经理刘明辉涉嫌职务侵占罪而被深圳公安拘留调查,不少同行业企业即对中国燃气虎视眈眈,直至去年11月刘明辉仍未被定案,且公司业务回复正轨,多家公司才认真研究对中国燃气提出收购,其中包括华润燃气以及富地石油。
富地和SK E&S多次表明将长期持有中国燃气股份,以充实业务合作。
“公司希望参与中国燃气的业务发展,但不一定需要接管或者全面收购中国燃气。”富地石油财务总监莫贵标表示,富地期待新奥—中石化财团收购要约终止后,与中国燃气其他主要股东共商未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股权争夺局面,新奥—中石化财团也曾表示,保留进一步延长收购最终截止日期的权利。
二级市场上,去年12月12日,中国燃气股价为2.77港元/股,今年6月22日为3.72港元;新奥能源股价为27.10港元/股,今年6月22日为27.05港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20日,以“开启储能‘智驾’时代”为主题的弘正储能数字化系统COSMOS2.0发布暨2025智储生态大会在上海盛大启幕。本次发布会由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报共同支持,来自政界、学界、产业界及资本领域的近千位嘉宾,共同见证了弘正储能新一代数字化储
产业背景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型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24年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利用农林废弃物、沙生植物、能源植物等生物
·GEVernova向深圳能源光明电源基地项目提供三台先进的9HA.01重型燃气轮机·新电厂预计将向广东省电网输送约两吉瓦电力·该项目积极响应中国脱碳目标,助力能源转型2025年1月9日,中国,广东,深圳——GEVernova股份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GEV)和哈电集团今日宣布,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2024年10月20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燃集团)、中国西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都集团)、浙江耀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宁科技集团)及集团旗下浙江利星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星能)的领导交流座谈会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战略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7月23日,中国燃气集团发布了海安启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3.2MW-6.88MWh储能系统工程总承包询价采购采购项目公告,项目招标人为中燃能源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7月22日,中国燃气集团发布了广东惠州拓邦锂电1MW2.15MWh储能项目总包招标采购项目公告,招标人为中燃能源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采购规模为1MW/2.15MWh。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显示,6月14日,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氢能”)完成A轮融资,广发信德、涌铧投资、隐山资本、陕西基金参与本轮投资,截至今日,隆基氢能注册资本变更为37212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国的出资额也增加至240万元,持股比例由0.2286%上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广州机安消息,近日,广州机安承建的衡阳配电网5MW/10MWh储能系统项目正式进入系统调试阶段,预计今年2024年4月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湖南衡阳雁鸣110kV变电站,储能系统装机容量设定为5MW/10MWh,是中国燃气投资项目。储能电站采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包括4台储能电池舱、2台变流升
2月22日,中国燃气集团发布了湖南新五洲医药包装有限责任公司300kW/645kWh储能系统工程总承包采购采购项目公告。项目招标人为中燃能源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储能系统规模300kW/645kWh。
2月22日,中国燃气集团发布了【无锡佳龙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电站项目1000kW-2750kWh储能系统工程总承包竞价采购采购项目公告,项目采购人为中燃能源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项目规模为1000kW/2750kWh。
2月18日,中国燃气集团发布了【东莞市若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电站项目1375kW_2816kWh储能系统工程总承包竞价采购采购项目公告,项目采购人为中燃能源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市若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电站项目1375kW_2816kWh储能系统工程总承包竞价采购采购项目公告
全国火电亏损面近半谁的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火电企业亏损面仍接近一半。火电含煤电、气电和油电,但煤电是绝对主导。中电联数据显示,至2018年9月底,煤电装机9.9亿千瓦,在火电中占比88.4%,在全部电力装机中占比为56.3%。火电近半亏损,实际是指现状下煤电经营困难。详细阅读中
英国国家能源网,本文称之为英国国家电网。9月23日第一轮投标截止,标的是英国国家电网剥离出来的天然气管道配送业务的51%的股权,估值126亿英镑。有至少四个国际投资巨头参与这次竞标,包括李嘉诚的长江基建,复星和中国燃气公司的组合,加拿大养老基金和中东投资人组成的财团,以及澳大利投行麦格理
英国国家电网此次招标的是英国燃气的配送业务,之所以吸引到全球众多顶尖投资者,尤其是包括李嘉诚、复星、中国燃气在内的中国财团的强烈兴趣,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三个原因。9月23日是英国国家电网(NationalGrid,从业务上来说翻译成英国国家能源网更准确,考虑到国内的习惯翻译,本文称之为英国国家电
导读:持续将近一年,GE并购Alstom能源业务尘埃落地。这场工业领域的重磅交易,在改变世界燃气轮机版图的同时,也搅动着中国天然气发电市场。GE凭借合并继续扩大其在燃机领域领先优势,西门子发布新型燃气轮机完善产业链。两大巨头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天然气发电市场将迎来黄金时代。阅读完整专题
中国燃气的反收购战至今还没有落下帷幕,但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作为一项正常的商业举措,却招致如此之多的非议,的确值得我们反思。2011年12月,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上市公司(代码:00384,下称“中国燃气”)接到收购要约,提出以每股3.5港元、总共167亿港元收购中国燃气全部股份及期权。然而,该收购方案刚一出台即遭到中国燃气的强烈抵制。中国燃气董事局在公告中称,该收购“完全未获邀请”、是“机会主义的”、收购价格“完全没有反映中燃的真实价值”。随后,中燃
原定8月6日的“中国燃气收购战”又延期了!中石化及新奥能源所组成的财团(下称财团)8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就收购中国燃气交易,提出第四次延期,最终截止日期推迟到9月6日,以待内地有关部门审查。押后一个月 商务部最后死线去年12月提出全购中燃的新奥、中石化财团,多次以商务部未批准为由,推迟发股东通函日期及交易最终截止日期。上月新奥特别股东大会通过此交易,但最终截止日仍被延迟至8月6日。此前北京控股集团加入争夺中燃的行列,目前已经成为中燃第一大股东,加之中燃创始人刘明辉将于本月17日正式回归公司董事会,令财团始料未及,这令财团的收购
导读:日前,随着媒体曝光从中国燃气高管手中获得的一份《中国燃气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账户汇出支付国内燃气项目好处费清单》,清单上记载了该公司经由境外支付的十多个项目“好处费”,总金额达1.1亿元港币。此“亿元好处费”事件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由“中国燃气收购战”所不断爆出的新闻如“天价独董”等,也引发了对当好中国燃气独董的思考...在现代公司治理的构架中,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独立董事既要为中小股东提供准
自去年年底中国石化联同新奥燃气,以要约人身份,向中国燃气提出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建议,时至现在,中国燃气收购战或见分晓。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燃气背后利益纠葛错综复杂。即便新奥中石化提升收购价并购成功,其后续用于整合的成本将远高于带来的收益。7月6日,新奥能源与中国石化联手收购中国燃气一案将见最后分晓,不过,从目前情形看,两方对于中国燃气并非“势在必得”。而且,随着中国燃气内部波云诡谲的内幕被接连曝光。所谓的7月6日,越来越变成了一个符号。对于新奥燃气和中石化而言,收购成功已经不是最大的利好,收购失败、不陷入
新奥能源欲演“蛇吞象”5月30日,新奥能源公告透露,该公司将于7月6日举行股东大会,审议联手中国石化收购中国燃气事宜。但新奥能源坦言,要约收购方至今无法与中国燃气进行实质性讨论和合作,因此新奥能源寄发给股东的通函,缺乏中国燃气除公告以外的其他资料。这是一起“蛇吞象”式的收购方案。新奥能源截至2011年底的净资产为88.4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燃气截至2011年9月底的净资产为103.35亿港元。2011年12月12日,新奥能源与中国石化签约组成财团,两者分别持股55%和45%。该财团提出要约收购中国燃气的方案
正当中国石化和新奥能源联合收购中国燃气处于胶着状态时,北京控股集团(下称“北控”)继续增持中国燃气股份至14.75%,进而成中国燃气的第二大股东。而在其增持动机尚未明确前更有消息直指背后或为中石油 。据知情人士称,北控的出手对整个收购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是为中国燃气解围,或直接导致新奥能源出局。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燃气最吸引各大企业参与角逐的原因在于已经占稳的城市燃气市场,它手中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城市燃气的特许经营权,任何后进入者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通过这张王牌中国燃气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而天然气下游市场也是中石化与中石油角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