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最近,围绕着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各种各样的新闻不断出现。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联手对中国燃气的收购战持续半年多,不但没有休战的迹象,反而有更多的公司进场参与争夺,股权之争进入白热化。
中国燃气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天然气运营服务商,在中国内地拥有150多家城市的燃气经销权的公司。2010年12月17日,中国燃气原董事、总经理刘明辉和原执行总裁黄勇被以涉嫌职务侵占罪逮捕之后,公司管理层陷入混乱。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宏皓认为,中国燃气应该接受并购,以结束目前的乱局。
宏皓:2010年原总经理刘明辉被深圳市公安局以职务侵占罪拘押,整个公司正常管理层出现问题。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公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同时给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并购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管理能够提升上去,业绩也会提升,对所有的投资者、消费者者、股东,也是件好事。
但是,中国燃气的管理层一直在用各种方式阻挠并购。同时,刘明辉及其亲属和亲信在过去几年间,从项目转手倒卖、工程承揽、材料供应等上下游攫取公司利益,以及操纵公司财务造假等丑闻,也陆续被媒体挖掘出来。公司3名独立董事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面对媒体对于中国燃气的内幕交易和公司治理丑闻的持续质疑,他们沉默不语。与此同时,在刘明辉和黄勇被捕后,独董黄倩如被董事会任命为董事局主席,并签发公告,将已经失效的3.57亿股期权“归还”给刘明辉和黄勇。
而对董事会中要求调查公司丑闻的两位成员,他们的做法是先把两人赶出董事会,然后又拒绝承认两人的有效期权。中国燃气的3位独董,时而消极无为,时而积极有为,行为方式带有极强选择性,让投资者对他们的操守产生了强烈怀疑。
中国燃气公司的股东代表表示,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的三位独董,对中国燃气目前经营和管理层面的混乱局面要承担责任。资料显示,中国燃气的三名独立董事黄倩如、赵玉华、毛二万,都是由公司个人大股东、前董事总经理刘明辉提名,分别在02年到2003年间进入董事会。
按照香港证券市场规定,独立董事任期不能超过6年。中国燃气三名独立董事的任期却早已超过了这个期限,其中赵玉华的任期已经达到9年半,而其余两人也都达到8年半时间。独董如此“恋栈”不去的背后,有什么秘密?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已成灰色收入途径
中国燃气股东代表提供了一份资料,详细列明了这三位独立董事近10年来从中国燃气获取的不菲利益。资料显示,这三个人除了获得一般独董的薪酬之外,在2009年至2010年间,每人还获得的170万股公司期权,获利都超过了500万港元以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CBC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议程产业背景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型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24年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利
产业背景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型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24年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利用农林废弃物、沙生植物、能源植物等生物
2024年10月20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燃集团)、中国西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都集团)、浙江耀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宁科技集团)及集团旗下浙江利星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星能)的领导交流座谈会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战略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显示,6月14日,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氢能”)完成A轮融资,广发信德、涌铧投资、隐山资本、陕西基金参与本轮投资,截至今日,隆基氢能注册资本变更为37212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国的出资额也增加至240万元,持股比例由0.2286%上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广州机安消息,近日,广州机安承建的衡阳配电网5MW/10MWh储能系统项目正式进入系统调试阶段,预计今年2024年4月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湖南衡阳雁鸣110kV变电站,储能系统装机容量设定为5MW/10MWh,是中国燃气投资项目。储能电站采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包括4台储能电池舱、2台变流升
开栏语冬天暖不暖,关键看气源。天然气冬季保供事关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事关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是当前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体现。随着新一轮冬供开启,产业链供气企业积极“备粮”,攒足底气“迎考”。目前,天然气上游企业正开足马力增储上产,确保储气库满库入冬;“全国一张网”安全稳定运行,高效输送
近日,上海环交所公布了“2022-2023年EATNS碳管理体系优秀案例”的评选结果,并在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上举行了首批EATNS碳管理体系优秀案例公布仪式。为推进EATNS碳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碳管理意识,鼓励企业积极规划双碳工作,上海环交所举办了首次EATNS碳管理体系优秀案例征
多地加速集中供冷,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今年夏天,多地持续高温。不仅南方“火炉”城市继续炙烤模式,西北和东北的传统避暑之地也备受高温考验。在此背景下,制冷如何更加高效、环保的话题引发公众关注。“新华视点”记者发现,多地正在加速探索区域集中供冷。与集中供暖相比,这一方式是否会大面积铺开
6月11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博会)上,上海电气以“上海电气你身边的能碳管家”为主题参展。以电力、热力为主要代表的能源领域和以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为主要代表的工业领域,占到我国碳排放总量80%左右,是碳减排的“主战场”。上海电气面向能源和
3月29日,明牌珠宝发布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本次股东大会审议的《关于公司与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暨设立项目公司的议案》获得了有效通过。据悉,今年2月4日,明牌珠宝发布公告称,与柯桥经开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柯桥经开区管委会管理
3月28日,我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达成,标志着我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迈出实质性一步。据了解,此单交易是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达成的,LNG资源来自海合会国家阿联酋,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LNG成交量约6.5万吨。海关总署数据显
原定8月6日的“中国燃气收购战”又延期了!中石化及新奥能源所组成的财团(下称财团)8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就收购中国燃气交易,提出第四次延期,最终截止日期推迟到9月6日,以待内地有关部门审查。押后一个月 商务部最后死线去年12月提出全购中燃的新奥、中石化财团,多次以商务部未批准为由,推迟发股东通函日期及交易最终截止日期。上月新奥特别股东大会通过此交易,但最终截止日仍被延迟至8月6日。此前北京控股集团加入争夺中燃的行列,目前已经成为中燃第一大股东,加之中燃创始人刘明辉将于本月17日正式回归公司董事会,令财团始料未及,这令财团的收购
导读:日前,随着媒体曝光从中国燃气高管手中获得的一份《中国燃气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账户汇出支付国内燃气项目好处费清单》,清单上记载了该公司经由境外支付的十多个项目“好处费”,总金额达1.1亿元港币。此“亿元好处费”事件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由“中国燃气收购战”所不断爆出的新闻如“天价独董”等,也引发了对当好中国燃气独董的思考...在现代公司治理的构架中,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独立董事既要为中小股东提供准
自去年年底中国石化联同新奥燃气,以要约人身份,向中国燃气提出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建议,时至现在,中国燃气收购战或见分晓。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燃气背后利益纠葛错综复杂。即便新奥中石化提升收购价并购成功,其后续用于整合的成本将远高于带来的收益。7月6日,新奥能源与中国石化联手收购中国燃气一案将见最后分晓,不过,从目前情形看,两方对于中国燃气并非“势在必得”。而且,随着中国燃气内部波云诡谲的内幕被接连曝光。所谓的7月6日,越来越变成了一个符号。对于新奥燃气和中石化而言,收购成功已经不是最大的利好,收购失败、不陷入
新奥能源欲演“蛇吞象”5月30日,新奥能源公告透露,该公司将于7月6日举行股东大会,审议联手中国石化收购中国燃气事宜。但新奥能源坦言,要约收购方至今无法与中国燃气进行实质性讨论和合作,因此新奥能源寄发给股东的通函,缺乏中国燃气除公告以外的其他资料。这是一起“蛇吞象”式的收购方案。新奥能源截至2011年底的净资产为88.4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燃气截至2011年9月底的净资产为103.35亿港元。2011年12月12日,新奥能源与中国石化签约组成财团,两者分别持股55%和45%。该财团提出要约收购中国燃气的方案
正当中国石化和新奥能源联合收购中国燃气处于胶着状态时,北京控股集团(下称“北控”)继续增持中国燃气股份至14.75%,进而成中国燃气的第二大股东。而在其增持动机尚未明确前更有消息直指背后或为中石油 。据知情人士称,北控的出手对整个收购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是为中国燃气解围,或直接导致新奥能源出局。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燃气最吸引各大企业参与角逐的原因在于已经占稳的城市燃气市场,它手中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城市燃气的特许经营权,任何后进入者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通过这张王牌中国燃气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而天然气下游市场也是中石化与中石油角
编者按:“中国燃气收购战”仍处于胶着状态......自去年年底中国石化联同新奥燃气,以要约人身份,向中国燃气提出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建议,迄今已逾4个月,要约方一再延长最后截止日期,从日前的5月15日,推后至最迟的5月31日。近日又有北控集团不断增持中国燃气控股,据悉现已经超越韩资SK成第二大股东。最新消息称之前联同中石化提出收购的新奥三位董事集体减持股份...中国燃气收购战波折重重...中国燃气收购战曲折第一波:中燃气博弈战 要过反垄断审查关新奥能源、中国石化欲联手收购中国燃气一事再起波澜:由于商务部进行垄断审查,此
北控集团高价收购阿曼石油所持中国燃气股份,或使中石化及新奥财团收购中国燃气再生波折。港交所公告显示,中国燃气一名主要股东——阿曼国家石油有限公司于5月3日在市场外按每股4.1港元,向北京控股[44.10 -3.08%]集团(以下简称“北控”)出售其所持全部约2.38亿股中国燃气股份,涉资约9.7亿港元。同日,北控还按平均每股3.87港元,在市场上购入中国燃气约1138万股股份,涉资4406万港元。北控两次购入共约3.93亿股中国燃气股份,从而使其持有中国燃气比例由3.28%提升至8.96%,成为继富地石油
编者按“中国燃气收购战”仍处于胶着状态......自去年年底中国石化联同新奥燃气,以要约人身份,向中国燃气提出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建议,迄今已逾4个月,要约方一再延长最后截止日期,最新的说法是已同意延至5月15日。有报道称,4月24日上午,中国燃气小股东第5次上街游行请愿,20多名手持横额的小股东先后步行至香港财务汇报局、候任特首办公室、证监会和港交所抗议及递交公开信,要求港交所追查中国燃气高层贪污和关联交易等问题。公司内部矛盾的显性化,为外部并购者提供了乘“虚”而入的契机,“内战&
进入2月以来,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联合收购中国燃气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这边,新奥能源信心满满,主动出手;那边,中国燃气的态度十分明确——不接受收购要约。面对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一旁“观战”的网友关注:并购能成为现实吗?如果并购成功,民用天然气领域会不会出现巨头?天然气价格会不会“涨声”响起?中国燃气“不认可收购” 记者调查发现,2011年12月13日,新奥能源(H股)和中国石化(H股)双双发布收购公告,拟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向中国燃气发起要约收购,涉及金额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