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政策正文

广东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风电设备关注大型风机

2012-07-05 11:42来源:中国网关键词: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重点,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业态,突破高端环节,提升基础产品,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抢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1)新型显示。做大做强液晶平板显示(TFT-LCD),加快发展有机电激光显示(OLED),择机布局发展电子纸、激光等新型显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工艺并形成知识产权。加快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项目和2.5代OLED项目建设并尽早达产,布局建设4.5代以上OLED显示屏项目。推进液晶电视终端应用创新,向三维(3D)化、网络化、LED化升级发展。以手机屏应用为重点,推动OLED显示器件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2)新一代通信。强化我省通信设备制造领先优势,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打造新一代通信产业链。重点突破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及其增强/长期演进型(LTE)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建立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核心标准体系。加大新一代通信系统(含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设备、智能天线、智能终端、专用芯片、操作系统、业务平台及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打造珠三角国家宽带通信产业集聚区。

2.培育新型业态。

(1)物联网。突破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嵌入式智能装备、物联网IP组网,以及物联网标准、交换接口、信息安全等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嵌入式芯片、RFID、传感器和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运营业,培育物联网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加快建立广东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智慧广东,实施电力、交通、水利、物流、环保、家居、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应用项目和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智慧城镇试点,争取将我省建成全国物联网应用先行示范区。

(2)云计算。突破云计算协同技术、中间件与平台、云安全等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的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以及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平台。创新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制造业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

(3)“三网融合”及网络增值服务。创新“三网融合”和网络增值服务模式,大力发展高清双向互动数字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移动支付,以及以互动电视为平台的娱乐、商务融合新业务,促进“三网融合”网络接入设备、智能终端、芯片、基础软件、运营支撑平台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跨区域的“三网融合”基础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探索我省“三网融合”发展新模式。

(4)下一代互联网。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由试验向商用转型,支持IPv6规范的G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IPv6高性能路由器/交换机、基于万兆高性能下一代互联网关,以及固定、移动融合的多媒体子系统(IMS)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科研、商业以及其他重要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快标准化进程,鼓励产学研建立IPv6产业联盟并积极参与国家、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验证工作。

(5)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研发和突破卫星定位导航、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开发北斗卫星导航高性能芯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终端等重点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实施珠三角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示范系统工程,发展面向政府、行业、公众的智慧型信息服务和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数字广东”空间服务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3.突破高端环节。

(1)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主要发展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管理软件、工具软件、信息安全产品、虚拟现实与平台、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等高端软件以及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软件服务外包,促进行业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在通信、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等芯片设计,发展系统级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等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测试工艺与技术,推进芯片设计的知识产权布局及产业化。

(2)数字家庭。发展具有“三网融合+高清互动+智能控制”功能的新型高端系列产品。建设统一的家庭网络和多业务平台,发展和推广数字家庭文化公益应用服务。推动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DRA)、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iVA)等标准的产业化,打造从标准、芯片、软件、终端到系统设备等完善的数字家庭产业链。

(3)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抓住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产品更新换代机遇,重点支持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整机设计技术和关键件的研发,重点发展高清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高端产品,推动采用新型显示技术的个人智能移动消费电子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家用电子产品高端化发展,支持信息家电、家庭医疗保健电子、智能安防监控等网络化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4.提升基础产品。

(1)关键元器件。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及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向,突破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电磁兼容技术、高精度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绿色环保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微小型表面贴装元器件、高端印制电路板及覆铜板、新型绿色电池、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高亮度发光二极管、高性能传感器与敏感元件、新型机电组件、光通信器件、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及模块等产品。

(2)专用电子设备。重点发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专用设备、OLED镀膜、蒸镀、光刻设备、TFT-LCD检测设备、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电子整机装联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等专用电子设备产品。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

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应用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15年形成2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含中、重混动力汽车)综合生产能力。

1.整车制造。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中混以上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鼓励发展特种用途电动汽车、新一代轻型纯电动汽车和LNG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和行业准入。布局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等其他新能源汽车。

2.关键零部件。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规划、整合、发展上游配套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方面,重点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支持优化发展镍氢动力电池;支持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发展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隔膜等关键材料。电机方面,重点发展大功率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加快发展永磁电机耐高温材料、电力电子模块、高可靠控制器等配套产品。在电控方面,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加快开发混合动力多能源管理系统,积极发展大功率车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车用功率型电子元器件。积极发展车用电动助力转向、能量回馈式电动助力制动、电动空调以及LNG储气罐等零部件。

3.应用环境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充气、维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快换电池等新型商业模式。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检测和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消耗、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标准,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地方标准体系,支持成熟的地方标准申请成为行业和国家标准。

(三)LED产业。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LED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以产业化和应用示范为抓手,整合优化LED产业链,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推动建设世界知名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1.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加强200流明/瓦(lm/W)以上白光LED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突破LED外延及芯片制备、大功率器件封装等关键技术,开展白光LED光源系统集成及智能化、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关键设备及原材料的国产化等技术攻关。重点支持新型衬底材料、外延片及倒装芯片(flip-chip)及模组、大功率芯片制备封装设备、LED背光及照明产品、LED驱动及适配器、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等产业化。

2.应用示范与支撑平台。实施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合同能源管理(EMC)、买方信贷、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服务新机制。建设集专业展示、物流服务、市场交易、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展示交易体系,建立国际性产品交易中心和综合应用体验馆,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展览和交易会。鼓励半导体照明产业集聚区建立展销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加快建立可持续长效机制与创新环境,在LED外延及芯片、汽车等重大应用领域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建立辐射珠三角的检验检测机构,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我省建设国家级半导体光源产品检测中心。

(四)生物产业。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尤其是南方常见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着力发展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生物育种产业。

1.创新药物。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和化学合成新药,力争在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蛋白质工程药物,加大治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小分子药物,促进手性合成、激素合成、抗生素半合成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加强溶栓药物、急救药物、心血管药物、代谢病药物、老年病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制剂等各类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药物制剂整体水平。

2.现代中药。做强特色“南药”,着力发展中药新药、现代新型中药饮片、生物培养和拟生态条件下规模化种植的濒危稀缺中药材等。加强中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中成药。开展数字化中药研究。

3.新型疫苗。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推动产业化。以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为目标,加强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性疫苗研制和产业化。加快治疗性疫苗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临床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新药。提高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麻腮风、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统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效果。

4.生物医学工程。大力推进生物医学材料、生物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及产业化,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开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创伤、突发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设备。重点发展新一代具有组织诱导性的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及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开发一批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大力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维护、易操作的超声影像设备、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设备、数字化X射线机、生物分子核医学显像等先进医疗设备。建立和完善多种来源成体干细胞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标准与规范,建设综合性干细胞库。

5.海洋生物。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发掘和筛选,开展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鉴定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基因,建设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一批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生物药物和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促进海洋农业高效开发利用。

6.生物育种。研究良种杂交、高效转基因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新品种,推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示范,加快海水养殖新品种研发及推广应用,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查看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查看更多>风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