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风电行业进入考验期 企业调整期待回暖

2012-08-01 10:42来源:中国广播网关键词:风电设备风电行业风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0年,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4台3MW海上风电机组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如果说这一当时曾震动海外各大知名风机企业的里程碑事件如今稍显过时的话,那么2011年底,华锐风电的SL6000大型海上风电机组于中标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则算是华锐风电的又一块里程碑。据了解,临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100MW)仅需17台华锐风电的6MW风机,大功率海上机组技术的革新使海上风电场建设更加高效率、低消耗。这预计也是6MW海上风电机组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大规模投入商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2011年以来,低风速风场凭借风电消纳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为突破并网瓶颈,在风电发展方面,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改“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模式为“集中+分散”的方式,发展低风速风场,并鼓励分散接入电网。去年年底,国家能源局下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定义、接入电压等级、项目规模、核准审批等。

面对即将启动的低风速、大型化市场,华锐风电早在2011年3月就与位于低风速地区的贵州毕节签订了风能开发协议,将在毕节投资建设集高原型风电机组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华锐风电贵州产业园,该项目具备150万kW以上年生产能力。4月,华锐风电又与同处低风速区的山西临汾签订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后华锐风电将投资建设山西产业基地,并将会同地方政府一起对风能资源进行有效探测。这得益于华锐风电在技术研发和储备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继华锐风电之后,国内外厂商也加紧推出各自的低风速风机。2012年,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也推出了超低风速直驱永磁机组;不久前,西班牙歌美飒公司高调宣布,进军中国低风速市场。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华锐近年来把目光投向了新兴市场。据华锐风电土耳其公司负责人介绍,华锐风电于2011年5月进入土耳其市场,同年11月和12月与土耳其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Bereket集团分别签订了YALOVA WPP 54MW和USAK WPP 54MW两个项目的风电机组供货合同,华锐风电共为两个项目提供72台风力发电机组,合计装机容量为108MW,目前36MW已经发货。2012年4月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访华期间,华锐风电又与土耳其Agaoglu公司就600MW风机项目已达成合作共识,并签署了框架性战略协议,这是华锐风电在土耳其市场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据了解,目前华锐风电正在筹备成立土耳其分公司,该分公司是华锐风电中东地区唯一一家海外机构。

南美市场上,2011年9月,华锐风电与巴西当地电力开发公司Desenvix签署合同,将为位于巴西Sergipe地区的一个34.5MW风电场提供23套SL1500/82风电机组,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发货;此外还有在南非已经中标的54MW风电项目。

稳中求生 期待回暖

据电监会2011年底的报告显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其中预计201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kW,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kW·h,风力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将超过3%。

而截至2011年,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是6200万kW,2011年风电量只占全部发电量的1.67%。要达到2015年的目标规模,在这3年中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见眼前的问题只是阶段性的瓶颈,中国的风电资源丰富,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巨大。

中国风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内风电行业最早是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洲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但现在,中国的风电行业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优势。比如大型风机电控技术和产品,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华锐风电这样的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已经独立完成了大容量风机(包括海上、陆地、潮间带机型)电控系统的开发。

在研发上,国内企业的投入也是很可观的,据了解,华锐风电每年有不低于5%的营收投入到研发当中,并且华锐风电在高科技产品的技术储备上具有绝对优势。

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与科技部《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都明确提出了大型化的发展方向。科技部《规划》明确指出,要突破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设计关键技术,实现海上超大型风电机组的样机运行。据悉,华锐风电已于2012年6月成功申请到国家能源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0MW级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及示范”项目。该项目将建造全球首台、功率等级最大的10MW级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并在江苏沿海装机示范。华锐风电向记者表示,其3MW机组已经实现量产,5MW机组已经成功并网运行,6MW机组也已经成功吊装,这都为10MW风电机组的研发累积了非常宝贵的研发及实际运营经验。

如今,中国风电未来如何走好合理市场竞争的道路,是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认为,风电行业从广受追捧的新兴行业转为竞争性行业,从狂热发展逐渐回归理性是未来风电行业的整体趋势。而作为一个国际知名风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把问题看得比其它人透彻。

作者:冯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行业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