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点亮最后的“知青部落”----遵义电网正安局倾情服务知青茶场纪实

2012-08-27 16:47来源:贵州省遵义供电局作者:李畅 段康 雷波关键词:遵义供电局电力服务送电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场大雨过后,茶场上弥漫着浓浓的雾气,脚下泥泞曲折的小道踩上去湿滑难行。正安供电局格林供电所所长张波正带着同事们趁着风停雨住的间隙,在这里开展供电线路检修。茶场四周一根根矗立的水泥电杆在银线的牵引下闪闪发光,由近及远,划破大山的苍茫,直泻进茶场的每一亩土地。

最后的“知青部落”

知青茶场,也叫知青茶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道真、务川三县的交界处的斑竹乡,距离正安县城50多公里,地势偏远,山高路陡。由于海拔在1500米以上,属黔北少有的高寒地点,当地群众一直都面临着着三大难题:吃水难、看病难和出行难。一到秋冬季节,山上寒风刺骨,冰雪封山时冰凌最大的竟有手腕般粗。

来到上坝知青茶场半山腰一户老知青人家里,朝光芬、江富云夫妇正忙活着家务。 “以前家里也有电,但那个电灯就一点亮烘烘儿,还得靠蜡烛或煤油灯照明,否则什么也看不清楚。” 朝光芬指着新改装的电路说现在屋里亮堂多了,“用电的家什”也多了。

在知青茶场低矮破旧的“干打垒”( 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如黏土)的老知青职工家,张波和他的同事抬着步梯开始检查他家的用电线路。“要不是供电局把电杆栽到了家门口,怕是这辈子看到电灯都难哟。”在场的原知青茶场场长欧代举讲起了茶场的来历。

上世纪六十年代知青下乡运动,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边远、高寒、穷困的上坝茶场,冬战严寒,夏抗酷暑,拓荒种粮种茶,将荆棘丛生的蛮荒原野建成六千余亩的茶海。如今整整40年过去了,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老者,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先后有30多名知青长眠于此。

在这个被誉为“残存的知青部落”的上坝茶场,还能劳动的知青,除了采茶,其余时间四处奔波求生。而当年的热血青年早已头发花白,靠低保度日,有病无钱医,吃包谷饭、喝天花水、住“干打垒。”如今仍有100多名知青在这里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变得有点寂寞的土地,仅剩下的5000多亩可采茶园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来源,40多年来,他们一直守候在茶山中,与外界少有接触,过着单纯而朴实的生活。

今年5月7日,正安供电局抽调32名技术骨干组成服务队,开赴上坝知青茶场。走进老知青家里进行用电线路检查,开展采茶设备节能诊断,并为茶场职工宿舍检查检修电力线路,把电力服务带进了这个鲜为人知的大山深处。

点亮30年来的第一盏灯

5月19日,对于曾经在斑竹乡供电片区工作了8年的汪文亮来说是一个非常激动的日子。父母曾经是上坝茶场职工的他,得知要为知青茶场小学通电的事后,他就早早就作好了安排和准备。他和同事们带着一大堆书包、文具,回到阔别30多年的母校,他要亲手给学校点亮第一盏电灯。

在回忆起曾经在茶场小学读书的情形,汪文亮说:“班竹乡常年被浓雾环绕,只要稍微下点雨,教室里光线弱,很昏暗,虽然老师把黑板字写得很大,但坐在第三排的他仍需要使劲睁大眼睛才能勉强看清。现在通电后,教室就亮堂了。”

距正安县斑竹乡政府驻地6公里多的茶园小学,已有30多年历史,但因规模较小,仅有学前班和一年级,现有25名学生和一位59岁的教师。30年前是当地知青子女和村民子女读书的地方。知青纷纷迁走后,该小学停办,并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废弃。

两年前,附近建了移民新村,年幼的孩子无法步行10公里上学,大家因陋就简,整修了废弃的校园,重开学校。但是,校园里没有水、没有电。一次,供电局在为上坝村移民新村安装送电工程时,发现这所小学尽然还没通电,便主动与学校联系,经局工会筹措,提供器材,供电职工义务安装,终于将电源接入校园,使该学校建成后30年后也终于用上了电,还给小同学们送上了学习文具、书包等。

倾情服务茶乡发展

正安知青茶场天赐公司董事长宋盛康提起电力服务总让他津津乐道,有了供电局“保姆式”的贴心服务,他心里踏实多了。他申请的用电报装业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办理完毕,这个工作效率让来自发达省份的老板都侧目。

天赐公司在正安目前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焕发生机的基地,在外有销售渠道和广阔的市场,他们的产品进入了全国1200家超市,其销售网络覆盖延伸到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是全县茶叶企业理所当然的领头羊。

给宋盛康印象最深的,除了用电报装便捷之外,供电局还定期对其4条名优茶自动化生产线、2条绿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等设备进行义诊。有事一个电话,供电所职工就会立即赶赴远离乡所在地10公里的上坝,处理完事情后,连水都不喝一杯。

正安供电局局长李兴强说:“服务茶场、服务茶业企业,是正安供电局长期以来致力于践行服务宗旨的一个典型事例。”对于电力助推当地茶产业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当地政府、茶产业加工企业尤为满意。作为省党建扶贫队挂帮的乐俭乡党政领导更是对供电所工作翘大拇指。优质电力让流渡林关茶场等老茶园焕发了生机,吐香坝茶场、桴焉茶场等进一步巩固了优势,在班竹乡新模村乌家新茶园基地、瑞溪罗汉洞基地等,都能找到电力职工的辛勤工作的身影。

如今,走进上坝知青农场,一个现代化、规模化的,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茶叶企业呈现在我们面前。知青茶场借助浙江天赐公司外招商引资,引凤筑巢,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 李畅 段康 雷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电力服务查看更多>送电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