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我国页岩气产业化前景巨大 市场释放尚需时间

2012-08-28 13:35来源:证券导报关键词:页岩气能源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市场释放还需要时间,但规模值得期待

今年4月底,中国已经完成+60口页岩气井,其中30口井产气,5口水平井均产气,显示出良好的开采前景。页岩气产业的发展仍需前期工作,未来3年主要是摸清楚资源储备与分布,优选资源区块进行勘探工作。

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国页岩气到2015年仅设定产气65亿方(而煤层气规划为300亿方),而页岩气的管网建设方面预计有一些工作量,但远离天然气主管网的地区会以LNG和CNG的形式输送。

尽管未来几年,页岩气产业规模不会大规模爆发,但勘探评估的展开仍会带来一些对上游设备的需求。基于我们对中国页岩气前景的乐观,我们估算十三五期间中国页岩气行业的资本支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

对1000亿方页岩气产量规模的资本支出估算

数千亿级市场。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1500亿方,全年页岩气完井5123口,对应的资本支出为332.5亿美元,其中上游支出248亿美元(1600亿元)。上游支出之中,最大的项目为压裂服务及设备,99.4亿美元(占40%);钻井及完井市场次之,分别占18%和10%。

根据IHS预测,到2020年美国页岩气资本支出将达到+680亿美元,其中上游资本支出将达到600亿美元。

对中国页岩气产量达1000亿方的资本支出预估。

钻井需求:1)由于初期大部分页岩气井都是新钻井,按照前2年单井产量占45-50%计算,我们预计每口井的年产能1600万方(2年之后页岩气井产气大幅下降);2)如果初期1000亿方页岩气中80%需要新钻井维持,需要生产井5000口;3)其他20%的产气量至少需要2000口井;4)按照美国气井勘探数占总量10-15%计算,估计勘探井1000口。那么年均至少需要4000口井。

单井成本:5)目前美国钻-压裂-完井单口井投资350-800万美元,后期还需要持续的压裂服务与生产费用,估计100-200万美元之间;6)另外,中国天然气管网将不足以支撑页岩气的大规模生产,假定管网方面的基础投资将在初期占投资总额30%;7)政府可能在探矿权和采矿权收费上作出让步,税费方面也可能有优惠,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暂不考虑相关支出;8)我们认为大规模量产时,中国页岩气的开发成本应该不会比美国2009/2010年的水平高太多,按照20%计算。

上游方面其资本支出规模为200-450亿美元,全行业的资本支出为260-580亿美元(1650-3600亿元)。尽管这只是一个初期的简单测算,我们认可看到页岩气产业化规模的巨大前景(2011年三大石油公司总的资本支出为4570亿元),而中国油田服务及设备厂商有机会获得超速发展。

煤层气开发前景难料,“十二五”期间或有不俗表现

在非常规天然其的开发之中,煤层气开发是另一个热点。煤层气“十二五”规划计划到2015年产量达到300亿方,较之2010的水平增长20倍。这可能将成为,未来3年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主要战场,对油田服务及设备产业链的影响比较直接(比如,杰瑞股份(002353)目前有2个压裂服务工作组在煤层气井上服务)。

“十一五”期间,中国煤层气井一共施工5400口(部分井较浅)。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煤层气的开发潜力远逊于页岩气,未来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我们预计仍重点看页岩气的进度。

寻找页岩气产业链上的明日之星

我们对中国页岩气(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前景持乐观态度,我们的理由简而言之:1)美国过去8年页岩气产量增长12X已经树立良好的产业化模式,2)中国的能源政策制定者当然希望把能源命运握在自己手里(否则重复石油失败局面),3)巨大的储量一旦变成天然气供给将推动天然气大规模应用(供给推动型产业),4)技术仅存在短期障碍而独立矿种等积极市场化的政策使产业环境向好。我们相信,页岩气产业化大趋势将渐渐明朗,这将带来中国能源格局非常大的变革。

尽管页岩气产业化可能将在“十三五”才拉开序幕,未来几年煤层气可能成为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启动前的练兵(计划2015年地面开采量160亿方),对于油服及设备行业而言,领先的竞争优势将在产业化到来前确立,我们相信借助非常规天然气巨大的资本资出规模(上千亿元),这些综合实力企业将获得业绩爆发。

我们所寻找的明日之星应该具备:

领先的国际化水平:国内油服及设备市场不超过220亿美元,且仅有大约15%的市场化空间(其中5%为斯伦贝谢等巨头占领),而全球市场高达3000亿美元,领先的国际化水平保证了技术吸收和市场潜力两方面,这是国内企业做强的关键。

一体化业务模式:尽管全球油服市场巨大,四大油服及设备提供商占据绝对优势,油田开发巨额的资本支出特点更合适于综合性企业,因为他们更可能保证成功,丰富的项目经验使得这些综合性企业占据竞争优势。既能提供关键设备,也能借助设备优势发觉服务市场(因为设备企业可以升级淘汰低技术含量的客户以达到业务延伸),的企业将建立非常高的竞争壁垒。

占据关键领域:尽管油田服务及设备产业链非常大,占据关键领域有助于延伸,而在小空间内生存的企业可能注定无法获得成长机会。物探、测录井、压裂,以及定向钻井等领域在产业中起着关键作用,不过我们相信这还不足以树立核心优势。

良好的管理机制:优秀的人才和良好的凝聚力是油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维护这个核心竞争力的一定是良好的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和管理团队突出的企业将克服诸多不利因素而获胜。目前,国际化领先的国内企业基本具备这一特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