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电力软件管理软件市场正文

经济衰退现端倪:亏损潮袭击管理软件行业

2012-09-24 13:27来源:IT时代周刊关键词:管理软件OAERP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然而,扩张并没有为他们带来预期的利润。以2010年金蝶收购深圳嘉码为例,这个金蝶斥资2000万元人民币收购的企业并无助于金蝶应对之后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萎缩带来的营收下滑。

金蝶员工张华对记者说,金蝶前两年并购的有服装、餐饮等行业的应用型软件企业,这些大都是二流、三流的软件公司,没有竞争力。一名负责分公司服装行业软件的销售员工则向记者透露,这些软件很烂,客户投诉很多,并不好卖。

伴随着并购,金蝶的员工数也疯涨。徐少春曾向媒体公开表示,金蝶软件在2010年一年内增员4000多人,到2011年3月,员工总数达到9534人。

人员扩张带来的是人力成本的加剧上涨。据媒体披露,2011年金蝶花费600万元年薪请入原IBM高管冯国华任总裁,另外花费300万元请顾小蓉负责人力资源,共“买进”IBM顾问十余人,每人年薪均在100-300万之间。2011年公司的雇员福利开支高达14.4亿元,较上年8.65亿元上升66.47%.

张华对此非常不解,“老板想把桌子弄大请更多的人来吃饭,但实际上吃饭的人多了,菜还是那几个。”他谈到,盈利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加上后期各高管间明争暗斗和人浮于事,直接造成了金蝶后来的亏损和裁员。所以目前估计金蝶集团要全面裁员,总体很可能裁到当初的4000人左右。

友商网北京分公司员工则透露,友商网已从最多时候的400多人减到目前的100多人,目前金蝶的KIS业务只完成20%的销售任务,而一般到年中会完成40%的任务。

一名管理软件行业专家分析称,金蝶扩张后产品线增多,从HR、ERP到企业微博等;而销售方式从直销、卖给代理商、SAAS租用等都有涉及,这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力要求极高,但一家公司很难做到这些。

管理软件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经过两年的盲目扩张并购,管理软件企业已经在技术多元化、产品多元化的战略选择中迷路并丧失核心竞争力,加之扩张带来高额的行政人才成本,这些企业已得不偿失。

转型云计算面临困境

其实,不仅是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企业自身管理问题,从产业环境上来看,传统管理软件正面临着向SAAS模式(软件运营服务模式)和云计算转型的关口,能否成功转型将对管理软件企业的未来有着很大影响。

多名国内管理软件行业高管对记者表示,国内软件厂商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模式,传统管理软件的商业模式是厂商给客户安装软件,需要给客户进行繁琐的二次开发和实施。但服务过程需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比如卖软件的收入是100万,而服务的成本很可能也达100万,很难产生利润。

而外国管理软件厂商的商业模式是,只销售软件,不做后期服务,将这些人工成本较高、收益较少的“包袱”扔掉或外包给中国企业。这样,国外厂商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内厂商只能分食一小羹。

另一方面,跟中国ERP的低端市场定位有关。九思软件CEO王海波认为,SAP、甲骨文等企业的定位在大型、高端企业用户,虽然受信息化环境影响比较大,但是它们对于运营、产品升级的信息持续投入比较高。而用友、金蝶等国内厂商的客户群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受宏观经济影响更大一些。

伴随着近年来人力成本的上涨和金融危机袭来,国内管理软件厂商深陷亏损泥潭,但国外管理软件企业依然稳定增长。

为此,在前两年中,传统管理软件纷纷由普通安装软件向互联网软件模式转型,即转型SAAS模式。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以租赁的方式进行收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