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市场正文

中国风机制造商的发展史

2012-10-09 10:14来源:能源评论 记者 张越月 韩伟关键词:风电设备风电场金风科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2年4月,《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出台,在风机企业看来,此次标准与以前的企业标准和规定相比,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更高,标准也更加细致。比如,细化了无功调节的范围、细化了低电压穿越要求、增加了对风电场通信与信号的要求、增加了风功率预测的要求、缩短了低电压穿越后机组的恢复时间等等。在华锐、金风等企业看来,“标准的细化使他们更加‘有章可循’”。

但多数小型风机企业则要经受一次技术能力的大考。标准中增加的细节要求,使他们必须对风机部件和发展策略进行调整。此外,标准对企业的设备质量和制造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利润日薄,发展后劲不足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风电产业的问题在于,缺少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又想急于求成。”不可否认,2008年后,风电制造行业的好政策和高利润让很多人看到良机,除了制造企业的加入,风电场也开始涉足风机制造,行业严重膨胀导致风机价格战愈演愈烈,主流的1.5MW风机报价从10000元一路降至3800元。但伴随行业减速,一些隐藏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给风机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造成较大压力。

随着机组价格的不断下跌,原材料价格却持续走高。2010年,稀土价格整体上涨,直接导致生产永磁直驱技术路线的企业的成本增加。为了保持本已被侵占的市场,风机企业宁肯背负大幅上升的成本,也不愿向下游传导。

从2011年开始,新建风电项目的审批速度大大放缓,加上国家对风机低电压增加穿越改造的要求,使风机制造商额外增加改造成本。一个20万千瓦的风场,在低电压穿越改造上的成本增加大约为2000万~3000万。而当前,很多企业和风场因改造费协议不清处在僵持中。

除了改造费用,一些风电场给风机企业更大的压力。2012年1月,云南一风电场要求中标的风电设备企业先缴纳15%现金保证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像房产开发商拿到地皮,然后找建筑商垫资盖房,卖房后才能支付工程款建筑商。本已背负着价格、设备等压力的风电企业,往往难有更多钱支付给零部件商,而产品完成后,微薄的利润也难以支持研发费用和银行贷款。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被认为可能成为设备招标中的常态。

财报显示,2010年~2011年,国内风机企业虽实现净利润,但普遍下降70%以上,一些企业的营业利润的跌幅更高达80%以上。

当前,多重压力虽然给风电制造行业带来洗牌的契机,加速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整合。但从长远看,利润渐少也会限制企业发展、放缓技术更新速度、减少企业拓展的机会。缺乏眼界和资金的企业,必然难以出产高质量的产品,还可能在产业中形成互相赊账、互相指责的恶性循环。因此,风电行业不仅要逐渐减速,更需健康引导。

在一条产业链上,只有各个环节均有利润,才能让整体保持良性发展。不仅是风机设备一环,任何环节脱节,都可能使整个风电产业链不再坚固、难以持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金风科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