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市场正文

中国风机制造商的发展史

2012-10-09 10:14来源:能源评论 记者 张越月 韩伟关键词:风电设备风电场金风科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4年前的如火如荼,到如今的利润骤降,中国风机制造企业搭乘的顺风车似乎并不顺。

2006年,风电设备商的机会如从天而降,国家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国内整机企业纷纷看准机会、狂涌入市。此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的主要厂商共有21家,本土制造商仅12家。而到2011年年底,我国整机制造企业已达80多家,仅5年就增长了3倍多。以至于业界惊呼,中国风电“发疯”了。

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便是大浪淘沙。在市场对风机制造企业的筛选中,华锐、金风、三一电气和明阳等企业,或凭借独特的技术、或依靠价格优势、或因为选对了目标市场,或由于良好的维护服务,得以脱颖而出,在年轻的风电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2010年后,风机企业开始着手改善风场设施,但面对产业上下游的多重压力,年轻的企业竭尽所能适应标准、完善风场维护,但仍遇到诸多问题。

风场维护,稳定的收益来源

一台风机的寿命是20年左右,质保期则为出厂后2~5年。到2012年,国产风机大量入主各大风场仅4年有余。但纵观大型风机企业,都基本做到完成风电场技术调试和后期维护。

目前,大型风机企业的服务人员都有明确分工。华锐风电相关人士说,其技术人员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现场日常运行维护人员;二是专业维护人员,将维护与运行分开,保证设备维护的专业性和较高的维护质量;三是现场调试人员,一般都是技术能力很强的专业技术背景。

金风科技在2011年就已向市场提供超过50套风电场能量管理平台、近20套风能预报系统以及80套风电场中央监控系统,并开发出并网友好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智能微网系统、中央监控系统、能量管理平台和风能预报系统。

“目前,酒泉风电基地绝大部分是应用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的风机。在风电场服务方面,华锐等企业的确比国际风机企业做得好,比如随叫随到。”当地一位风电场业主表示。

不难发现,酒泉在运的绝大部分风电场员工都相当年轻,甚至大部分都是毕业即上岗,他们缺少风电场运行维护经验,很多风电场更倾向于把维护交给风机企业来做,而这也将成为风机企业的长期利润来源之一。

标准频出,企业应接不暇

然而,政策的顺风车和风场的维护收益,并未换回持续的高盈利和好口碑。国家短期集中出台各项标准,使得本来疲于奔命于各大风电厂的设备制造企业,更加应接不暇。

2011年12月2日,国家电监会发布的《风电安全监管报告》明确指出:在缺少挂网试验和实地运行考验的情况下,一些国产新型风电机组便投入规模化生产,导致风电机组在建设期和投运后出现各种事故……

对一些大型企业,由于早已具备相应技术实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不算挑战。而多数企业并不这么想。从2005年《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颁布,到2006年试行、2009年修订的《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还有中国电科院[20.58 1.38% 股吧 研报]发布的风电场的典型设计,2011年7月就分布式风电下发的《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还有试图推动风电大型化发展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风机相关标准下发的速度快且涉及改造范围广,不仅没有给企业喘息适应的时间,很多方面也缺乏细节的考虑。

仅以技术为例,2012年3月1日,国家电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风机企业开放涉网保护参数等设置权限。然而,一些风机设备企业不想公开。他们认为,风机详细参数属商业秘密,风机企业以技术为生,完全公开则有可能造成泄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金风科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