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美英加三国演义华为狙击战 “幕后老鬼”浮出水面

2012-10-12 09:53来源:北极星电力软件网整理报道关键词:华为思科中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福布斯:抵制华为中兴无意义 全面测试或是出路


在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了长达60页的报告,渲染中国制造的电信设备存在间谍威胁,并建议美国企业停止购买这些设备后。中兴全球事务负责人DaiShu回应称,“中兴建议该委员会扩大调查范围,调查包括西方厂商在内的所有企业在中国生产的设备。这是真正保障美国设备和美国国家安全的唯一办法。”

他说的没错——你并没有必要用爱国主义的大锤砸向你“中国制造”的iPhone。

不可能任务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担心,华为和中兴与中国政府及军方的间谍行为有染;针对该委员会提出的停止购买华为和中兴的电信设备的建议,网络安全和网络业界不少人提出了一个不那么繁华的解决方案:针对国会的担忧,对华为和中兴的设备进行后门及漏洞检测,然后对所有相关网络设备进行测试,而不是想着抵制中国产品这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

市场研究公司扬基集团(YankeeGroup)分析师宙斯克拉瓦拉(ZeusKerravala)表示,如果美国真的开始抵制来自中国的网络设备,那么不久之后就会完全没有网络设备可用。他指出,思科和阿尔卡特-朗讯都把大量零部件生产工作外包到了中国大陆——阿尔卡特-朗讯的大部分硬件设备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该公司是华为和中兴在光通信和无线网络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

美国最大的网络设备厂商思科在零部件来源问题上总是保持沉默,但众所周知的是,该公司至少有部分设备出自富士康公司设在深圳的工厂。“不光是思科,”克拉瓦拉说。“美国所有大型网络设备公司都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但较低级的零部件领域只是一个开始,他说。如果美国害怕那些运行着中国软件的中国硬件的话,那么就应当想想思科为了教育和招募人才的目的在中国设立的思科“网络学院”吧。克拉瓦拉上次听思科CEO约翰钱伯斯谈论这个问题还是在2007年。钱伯斯当时表示,这个项目在中国分布在198个地区,已有2.7万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之后都工作在思科。“出于多疑,你可以不用中国生产的基础设施。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人在美国公司工作并插入后门,”他说。“这样还怎么有个头呢?难道要禁止雇佣所有中国毕业生吗?”

在被问及供应链及员工情况时,思科的回应是:“我们的全球供应链组织使用多种技术,以及特定的物理和软件安全手段,以保证思科的产品能在受控的环境中生产。”

诚然,中兴和华为和中国政府的联系要比它们的任何竞争对手都密切。华为CEO任正非曾在军中服役,也从未接受过西方媒体的采访。但正如很多批评声音所言,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没有给出任何华为和中兴有间谍行为的证据,现有的证据只能表明华为和中兴对这种调查有所抵制。而对中国网络设备犹豫不决的抵制存在着引发保护主义贸易战的风险,这只会导致市场走向更贵但效率更差的技术。

解决办法

著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约翰派斯卡托(JohnPescatore)指出,对这两家企业的设备进行更严格的测试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以华为在英国的做法为例,华为和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overnmentCommunicationsHeadquarters,相当于美国国家安全部)合作建立了一个网络安全评估中心,对华为将销往英国的设备进行全面测试。他还举例说,中国安全技术企业绿盟科技在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前也会接受代码审查公司Veracode的检测。

“如果我试图把一样东西卖给你,我必须想办法让你信任我的产品,”派斯卡托说。“只有持有护照的外国公民才能入境我国。每个人都信任对方,但每个人都会考验对方。你不能随随便便地说‘我不信任这两家公司’。”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实际上并没有忽视这种解决方法,但却在报告中认为这种方法“不实用”:

报告称:“鉴于种种技术和经济原因,华为和中兴所提出的评估计划并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这种评估计划会通过不完善、有漏洞或是执行不当的评估给我们带来安全的错觉。在复杂的产品中发现并清除所有严重的漏洞存在极高的难度。假如我们再考虑一下卧底蓄意安插的漏洞,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项实际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络安全研究机构SANSInstitute的研究主管阿兰帕勒(AlanPaller)表示,如果非要考虑“卧底”因素的话,那么潜在的安全威胁就远不止华为和中兴了。“任何想要渗透美国体制的国家只需把最优秀的毕业生派往美国就万事大吉了。我们以前曾经见到过这样的案例。”

劣质设备也对一家好公司的客户群造成损害。2008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发出警告,指出一批冒牌思科网络设备可能对买家带来安全威胁。

帕勒承认,详尽的第三方软硬件检测难度不小。他表示,对代码和软件的审查过程可以看作是数字时代的“曼哈顿计划”。但他指出,这是长期有效的唯一办法。

“在测试和防御方面的投资是唯一出路,”帕勒说。“这总好过抵制部分公司的产品,然后装成无懈可击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