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行业之殇

2012-10-26 17:59来源:上海国资 孙玉敏关键词:风电行业风电设备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考验期来临

但经历过高速发展的中国风电行业,2011年出现了明显的减速。

东方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的风电下滑趋势,不是需求下滑,而是产品价格下滑。“从市场需求来看,2010年和2011年都是18GW,2012年也在16-18GW之间,实际上并未减少,真正减少的是产品价格。这从风电上市公司的报表也可以看出,下滑快的并不是收入,而是毛利率和费用。”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价格下滑的主因是产能过剩。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已经从7年前的126万千瓦快速攀升至2011年的6273万千瓦,猛增50倍,排名全球第一。

但是,这些风电电量并未有效利用,“弃风”现象严重。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的风电电量由于被限制并网而遭损失,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按照供电标准煤耗330克/千瓦时测算,这些损失的电量折合标准煤超过330万吨。

8月2日,国家电监会发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同样显示,占全国风电发电量86.8%的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

据了解,与火电等一般常规电源相比,风电发电因风大风小而变化,是随机的,预测非常难。同时,由于国内风电发电量大的地区用电规模小,需要高电压远距离外送,而我国目前跨区域的电网还相对比较薄弱,风电大规模跨区域远距离输送存在一定困难,也影响了风电高效利用。

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并网难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凸显,风电行业考验期真正来临。

路在何方

此前,有报道称不少风电企业图谋“出海”开发海上风电解困。

据了解,包括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及华能新能源在内的国内主要风电开发商纷纷将视角转向以低风速、高海拔和低温为特征的分布式风电,以及海上风电市场。

我国拥有180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可利用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丰富;同时,海上风电的风力和风速常年可维持在较为恒定的状态,波动性较小;而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用电需求量大的大中型城市密集,可有效减少电力输送成本,这些都是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所在。

但是,相对陆上风电而言,海上风电对风电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而且成本也较高。更何况,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实际进展缓慢,2010年10月中标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的、分别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下辖的滨海、射阳、东台、大丰四地的4个项目,由于审批手续繁琐等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开工。

种种迹象表明,风电行业似乎进退维谷。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开始出现。

在资本市场,风电相关企业开始相互支持。今年6月,五大发电央企之一的中国华电集团旗下子公司华电福新能源首次发行H股时,华锐风电、上海电气等诸多风电企业纷纷认购,从而顺利实现了上市。其后,去美国上市的中国最大民营风机制造商、明阳风电也买入了刚上市的华电福新H股1.41062亿股,每股均价为1.65/港元。

风电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趋势也更加明显。除了风电场开发商涉足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之外,电网企业也开始介入风电开发领域。6月20日,由南方电网控股子公司南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明阳风电、粤电集团,以及国内能源和相关领域的8家知名企业共同出资的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继国网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后,首次形成了具有了较强产业链阵容的竞争“联合体”。

进退维谷之际,“抱团取暖”或许更容易走出困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行业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