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人物正文

彭士禄:只为核能“战”今生(图)

2012-11-15 10:00来源:国企新闻网关键词:核电站彭士禄大亚湾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巨鲸潜海

18年之后的1974年8月1日,蓝色的北海上, 雄壮的军乐号回荡,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序列。毛泽东主席“可下五洋捉鳖”的愿望得以实现。

那一刻,身为“长征一号”核潜艇总设计师的彭士禄望着倾注他和他的团队全部心血的核潜艇, 热泪夺眶而出!

喜庆之余,压在彭士禄心头的是核潜艇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改进:仅仅能航行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有实战攻击的能力……当然,还有潜艇六年研制过程中的那些不眠岁月。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安排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彭士禄所在的二机部(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主攻核动力。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必胜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他的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然而,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人才奇缺,核潜艇资料更是一片空白。到了1962年,中央又决定集中力量搞原子弹、导弹,核潜艇项目无奈下马。200多人的科研队伍,最后只保留一个50多人的核动力研究室,其中大多数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基本上与核无关。负责研究室全面工作的彭士禄和几位留苏的同事当起老师,讲授反应堆物理等专业课程。在彭士禄“坐下来, 钻进去, 入了迷”的要求下,两年后,这几十个外行全部成了核动力尖兵。

条件坚苦卓绝,但全室士气高昂。彭士禄亲自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以及核动力装置的扩初和施工设计,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型式和控制棒组合型式等重大技术问题。

“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来吃。研究室每月每人的办公费才5块钱,里头还包括出差费、笔墨纸张费。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彭士禄回忆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给核潜艇项目带来了转机。不久,搁置多时的核潜艇项目重新启动。

“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禄告别妻子儿女只身入川,主持建造中国第一座1∶1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彭士禄敢于面对各种争论,依靠科学数据和实验结果果断决策。试验中别人不敢做决策时,彭士禄只要有七成把握便敢拍板定案,另外三分困难和风险再努力想办法克服和修正。他说:“不可能事事都等到有十分把握再干,没困难,不冒险,还有什么创新呢?”为此,彭士禄得了个外号:“彭拍板”、“彭大胆”。

1971年,核潜艇首航。依靠自己的力量,只用了6年时间,中国一举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一奇迹的背后,充分体现了以彭士禄为首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彭士禄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也许是因为属牛吧,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彭老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彭士禄查看更多>大亚湾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