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从原子弹到核电站:核能在中国摆脱“刻板印象”(图)

2012-11-22 11:22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核电站核能核工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解决华东用电 要靠核电站

时隔3年之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腾空而起的刹那,一群年轻的研究设计者激动得热泪盈眶,其中就有刚刚年满40岁的欧阳予。

作为中国第一座军用核反应堆的总设计师,1953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热工控制与自动化专业深造的欧阳予,也是在1955年的夏天因为国家需要而改行进入了“核领域”。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年联合国第一次召开了日内瓦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他所就读的莫斯科动力学院也同时增设了核电站专业和教研室,而也许就从那时起,他结下了与核电站深深的不解之缘。

欧阳予回忆,1956年中央制定的原子能发展规划中就指出,“利用原子能发电在有条件的时候我们也要开发,组成综合的能源电力系统。”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周总理始终没忘记这件事。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就曾经指示过当时的二机部,不应该只是个‘爆炸部’,也应该搞和平利用,搞原子能发电。”之后,欧阳予和更多的人就开始了对原子能发电的琢磨和设想,无奈因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而停顿。

1971年春节前,上海市领导到中央汇报:上海的许多工厂由于缺电轮流停产,而当时国民收入的53%来自上海,这种情况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

人口占全国30%、工业产值占全国40%,却缺煤少油。如果老是依靠华北的煤炭,运量和运力的尖锐矛盾将使铁路无法承受;如果依靠西南的水力,那更是远水不解近渴……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周总理做出指示,“要解决华东地区的用电问题,还要靠核电站。”

此时,自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后,全世界也进入了发展核电站的高潮。而欧阳予也因为这项指示而改变了自己命运。

“那时候,我还正在湖北钟祥五七干校养猪。”1971年10月,欧阳予突然接到“回京待命”的紧急通知。出乎意料的是,他被委派带领13名科技人员作为先遣队支援上海建设核电站,随后又被任命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全面负责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工作。

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刻苦钻研、调研论证,欧阳予在1974年3月31日周总理主持的中央关于核工业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汇报了自行设计建造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型核电站的方案。

苏联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是5000千瓦,美国是9万千瓦。上马30万千瓦使起步晚的我国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之上,而在获得会议批准后,欧阳予也无疑给自己的肩头加上了一副前所未有的重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