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政策正文

上海印发《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2012-11-22 21:16来源:上海市经信委关键词:上海新能源十二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核电

1.发展重点

核岛主设备和控制系统:重点发展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环行起重机和装卸料机等核岛关键设备。重点发展核电站系统集成及核电站设备的数字化仪控核心技术,支持核级仪表、核测等设备的研制,支持核电站控制系统和反应堆保护系统平台研制,发展核电仪控产业。

核电关键泵阀:重点发展核主泵,以及上充泵、安注泵、余热排出泵、化容补水泵、喷淋泵、水压试验泵、冷却水泵、辅助给水泵等核级泵。重点发展安全壳隔离阀、波纹管截止阀、稳压器安全阀、稳压器比例喷雾调节阀、主蒸汽隔离阀等各种核级阀。

常规岛主设备及关键件:重点发展大型(CAP1400/1700)核电汽轮发电机组,汽水分离(MSR)系统。重点发展主轴锻件、长叶片等关键件。

到2015年初步构筑起以核电成套设备制造为主体,兼有核电设计、服务和出口的产业集群,形成设备成套和系统设计能力,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国际市场,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2.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以临港、闵行等为主的产业基地。临港基地主要开展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的研发和总装。闵行基地主要开展大型铸锻件的研制。

(三)风电

1.发展重点

整机:重点发展5-10兆瓦大型海上风机,适应山地、沿海、低温等多种气候条件的系列化陆上风机等。

关键零部件:加快研发3兆瓦以上变速变桨控制和永磁直驱、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培育3兆瓦以上大型风机齿轮箱、叶片、发电机、变频器/主控、主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和技术配套产业链,大型风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5%以上。

产业链:加强对3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运营监控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整体提升本市风电产业的发展水平。

2.产业布局:以临港为主,建设大型风电机组关键设备产业化研发制造基地。

(四)IGCC

1.发展重点:重点发展IGCC燃气轮机、气化炉、电站系统集成等,建设IGCC示范工程,加快开发低热值燃气轮机燃烧室、大型电站系统集成等技术,在国内率先形成IGCC燃气轮机和气化炉制造、电站系统集成能力。到2015年,IGCC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产业布局:以闵行等为主,建设燃气轮机、气化炉等关键设备产业化制造基地。

(五)智能电网

深化上海市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合作,通过逐步启动建设一批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通过示范拉动产业,大容量电力储能、带动新能源接入与控制、智能变电站、高温超导等研发和产业化进展。

1.发展重点

智能变电站及智能设备:研制开发符合IEC61850标准110千伏以上的智能变电站系统,推进变电站系统一、二次系统的融合。在智能变电站系统的基础平台上,集成开发各类智能设备和技术,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和附加值。

新能源接入与控制、各种电力电子应用和核心元器件:进一步研制用于风电、光伏发电接入的大功率变流器和控制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及装备、有源滤波装置、无功补偿装置、可控串联补偿器、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产品,以及各种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电子应用和核心元器件。

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加大研究攻克智能配电技术、智能表计技术、设备监控技术、智能家居控制技术、智能用户端设备与系统检测技术,逐步实现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各种工况的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器、智能电表,制定相关标准。

大容量电力储能:加快发展钠硫电池、钒电池等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等锂电池、超级电容等技术路线的电力储能技术,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使本市成为国内电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高温超导:继续抓紧基础研究,完善重点实验设备、建立中试基地支持发展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超导应用技术。以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技术为突破,掌握完整的超导带材制备核心技术,带动超导应用技术如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的产业化。

2.产业布局:以浦东、奉贤、闵行、松江等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地区为中心,围绕智能电网相关领域,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同时,加快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来沪发展电力储能、新能源接入系统、电力电子等智能电网急需的产业,打造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六)新能源服务业

打造“四个一批”,集聚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建设一批检测机构,吸引一批龙头企业的功能性机构,培育一批新能源专业服务机构。

1.发展重点

研发设计服务:重点是核电站设备及工程设计,太阳能光伏、风电、IGCC等设备技术研发和系统设计,风场勘测及风电场工程设计等,积极参与核电等新能源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重点是新能源电站设备总集成,工程建设安装、电站运营维护总承包等。支持设计院、生产企业与投资公司、金融机构联手,承接国内外新能源工程总承包业务。

技术及专业服务:重点是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级检测机构。吸引国际权威的新能源检测机构到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或与上海有关单位合作。鼓励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测认证、技术产权交易,以及新能源领域的评估、咨询、会计、法律、市场调查、展览展示、专业人员培训等。

软件信息服务:重点是开发和提供太阳能及风电产品设计软件,能源运行过程监测分析软件,新能源电站系统控制软件、新能源接入并网等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

投融资服务:重点是吸引国内外大型发电集团在上海设立新能源投资公司,开展业务,支持制造企业与金融机构、风投公司合作,设立新能源投资基金,开展新能源电站建设融资业务。

2.产业布局:以上海中心城区和浦东临港、张江、闵行紫竹园区、漕河泾、奉贤、松江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为中心,与大学、科研院所紧密结合,逐步形成新能源服务业产业集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海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十二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