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华锐失衡:5年创造奇迹 如今病入膏肓

2012-12-24 10:19来源:新金融观察关键词:华锐风电韩俊良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冒险家的错判

韩俊良的自信并非没有出处。作为华锐的创始人,在公司创业初期,他大刀阔斧的管理和营销手段使华锐迅速占领国内风机市场,并在2010年爬上了风电行业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宝座。

“过去的事情证明我是对的,未来的事情也会证明我现在的决策是对的。”有媒体报道,这是韩俊良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目前华锐的窘境使这句话变成了一纸笑谈。

华锐激进的扩张战略在无视市场形势的前提下,终于为之后的发展酿下苦酒。2011年,昔日的速成冠军开始陨落,国内老大的奖杯被老对手金风重新捧起,同时在世界排名也跌至第七。

2011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763万千瓦,相比2010年的1893万千瓦下降了 6.85%。由于装机总量的限制,华锐再依靠低价战略豪取订单,已经不太现实。

在过去“低价者胜”的国家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华锐收获颇丰:2008年甘肃酒泉380万千瓦风机项目中拿下180万千瓦的订单,在2009年第6期内蒙古、河北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华锐中标200.55万千瓦。华锐酒泉风电基地一位前员工告诉记者,酒泉风电场建设时期风机供不应求,自己每天都累到崩溃,几乎组装完一台整机就被发运出去。

后来,国家逐步放开风电设备特许权招标,华锐的订单相应减少。而过分依赖发电集团风电场的订单,虽然帮助华锐在创业之初迅速崛起,如今却或许是压倒华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华锐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几个发电集团,2007年,仅华能一家即贡献了华锐46%的销售额。华锐市场部一名前员工对记者说,今年华能的订单量也占30%左右。“为了维系和大客户关系,华锐多次为发电企业领导家属在公司安排岗位,工作清闲且待遇优厚。”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华锐并未对上述信息进行回应。

国内另一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内部员工对记者说,这样的做法在业内非常普遍,但是过分押宝于少数大客户,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形下就不容易分摊资金风险。

危险依然降临。由于客户延迟付款,导致华锐2011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 2010 年下降了74.7亿元,下降幅度为59.52%,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比2010年度增加了28.9亿元,增幅 32.24%,公司2011年计提的坏账准备比2010年增加了16.97%。

虽然大型电力集团信誉良好,但它们的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在国内银根收紧时期获得银行贷款的额度相应减少,财务成本上升且现金流紧张,而最终导致风电场项目进度放缓或者延期,影响了华锐的项目执行和销售收入。

相形之下,金风的客户结构更合理一些。从2011年金风的财报可以看出,前5大客户销售收入总和只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21.03%。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区首席风电分析师朱羽羽对记者表示,金风的订单来源比较分散,这样有利于控制存货和应收账款过高而造成的风险,可以灵活应对因市场不景气和政策变化而导致的危机。

艰难转身

韩俊良对市场形势的错判,导致2012年成了华锐的“生死之年”,在其他风电公司得以通过参股、收购、合作的方式度过寒冬,华锐却因为过于庞大零碎的项目资产而错失了转型的最好时机。

在华锐正在处理“裁员”纠纷的时候,联合动力(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情况要略好一些,公司技术部门一位负责人说:“整机生产任务今年已经完成了,叶片厂还在加班加点生产中。”

联合动力在风电整机制造商中属于后起之秀,这个得益于它的背后投资方国电集团,国电下属公司龙源电力公司,运营着国内多个优质风电场,截至今年11月底,公司新增核准风电项目29个。联合动力即为龙源风电场供应风机。

上述联合动力员工对记者说,公司很少接到龙源风电场以外的订单。正是出于扩大合作分摊风险的目的,今年5月,联合动力与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风电公司抱团取暖并不少见。从金风2011年财报看出,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持有其11.19%的股份。而这个公司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截至2012年底,其在东北、内蒙古以及东南沿海等地的风电装机规模累计将超过200万千瓦,风资源储备超过3000万千瓦。

行业遇冷当下,大型发电集团也纷纷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控制风电场上游的装备制造链条。2011年7月,大唐集团收购华创风能公司70%的股权,改组后的华创将试图成为国内前5大风电制造企业。就连华锐最大的靠山华能集团,其子公司华能新能源今年7月也宣布与明阳风电集团,合资成立新公司致力于开发建设和运营优质风电和太阳能项目。

电力集团的背离仿佛将华锐置之孤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需要和发电企业绑定,才能保证一定的销路,或者主动向上游扩张,主动参与风电场的运营。

在“开发风电场——带动整机销售——转让再次获得溢价”的模式中,进入比较早的风电整机企业是金风,而华锐动作稍晚些,彼时国内优质风场已经被瓜分得所剩无几。

“华锐项目资产庞大琐碎,公司内部管理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寻求合作上遇到一些困难。”一位风电行业分析师说。从华锐2011年财报上看,公司非募集资金项目有20个,其中有13个项目基地处于未投产状态。

而在内部管理上,华锐的高管和中层有一定比例来自“大连重工系”,即韩俊良原先在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效力时的左膀右臂。从公司2011年报上可以发现,在23个高管成员中,除韩俊良外,有7个高管来自“大连重工系”。

华锐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很多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也是韩俊良“旧部”,这些人对韩的决策很少提出异议。这位员工听闻,韩俊良召开管理层例会时,只有韩本人可以坐着,其他人都要站立汇报工作。但该传言并未得到公司证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锐风电查看更多>韩俊良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