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光通信市场正文

速变2012:宽带加速度 困局中寻得突破

2012-12-28 13:53来源:C114关键词:宽带中国物联网云计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进中难掩困境:地方新政探寻破局之道

在宽带发展高速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用户对宽带速率影响因素的认知尚不透彻,提升网速的技巧有待培养等等,但相比之下,“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二十米”的光纤接入成为了最大难题。

整体而言,这一难题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光纤入户,需要使用专用设备实现光电转换和数字调制解调,必须保障稳定的电源供电;其次,如何减少光纤接入对环境与用户住宅的破坏;最后,住宅与办公小区高昂的入场费与运营商先入为主的普遍环境,极大地阻碍了宽带提速工程的实施。

运营商并不掩饰这些问题,并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入户施工改造难、应用内容拉动不足、缺乏光纤驻地网强制规范等。呼吁政府要尽快出台光纤驻地网强制规范,将光纤网络设施比照水电气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营商光纤宽带接入难度。

对此,工信部明确提出,今年将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地方政府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要改变“坐地要价”、“遇关设卡”的情况,保障用户通信畅通安全和宽带自主选择权。张峰表示,未来将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协调、建立机制、加强监管,着力解决宽带建设改造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和影响宽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和互联互通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宽带政策支持力度。

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探索破冰之道。据通信世界网了解,截至目前,广州、四川、上海等宽带发展较快的城市已出台了相关规范,护航地方宽带提速。其中,上海成立了建筑通信网络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统一协调运营网络入户前的“最后一公里”争端,让各家网络运营商有机会在小区网络接入上实现公平竞争。而广州出台的《光纤到户建设规范》与《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及商住楼光纤到户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新建住宅楼应预留至少两家运营商的建设面积,同时开发商和小区不得对通信配套设施垄断,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运营商。

很显然,地方光纤入户强制性规范的施行将促使居民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及商住楼的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纳入建筑工程总体设计,作为建设项目配套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

目前,地方政策尚不完善,尤其在旧小区改造方面并未过多提及。正如工信部副部长尚冰所言,“我们在新小区当中要有相关的政策,在改造的旧小区当中,我们也需要有政策,有的需要和小区物业等的主管部门共同协调解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宽带发展对经济与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新政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开发商与小区物业宽带垄断格局,有效推动宽带网路服务质量的提升,加速宽带网络升级步伐,同时对于地方政府正在推进智慧城市战略带来帮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宽带中国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云计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