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核电小镇沉浮:核电不重启 村民破产在即

2013-01-04 11:41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李慧关键词:核电项目核电重启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通山县是咸宁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靠近大畈核电站的大墈村甚至在2006年才拉上电线告别油灯。自从2008年核电站正式落地后,整个县市政建设、酒店服务业等发展迅速,经济面貌在短短两三年内翻天覆地。

以2009年为例,通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53亿元,增长高达22.1%。地方财政收入13492万元,同比增长33.3%,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增幅则达到38.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更是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29.3%。

在招商引资上,全年招商引资总额为105210万元,增长59%,并完成了71个新增招商项目,比上年增加11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仅有18.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16亿元,增长9.9%。

核电效应在“十一五”最后两年交出了漂亮的数据。通山县统计局指出,“十一五”期间通山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3.1%、25.4%;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期末达3542元,年均增长13%,增长率远高于规划中的5%。

通山县的经济活跃度从炙热的房地产市场也可窥一斑。摩的司机曹起发是通山县白泥村人,为了让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2002年全家从村里搬进了县城。“当时房价才900多元一平米,我那个130平的房子加装修也才花了17万左右。现在市里房价基本都涨到了2300元一平米以上,我的房子地段好,起码值40万。”曹师傅难掩得意。

核电项目来后,房价就涨起来了。”曾做过房地产中介的陈霞告诉本刊记者,2008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最高也才1800多元一平米,一年内突然涨了30%,现在地段好的房子单价都要2800元以上。

如果核电项目重启,居民可能再次搬迁

核电公路沿线有两大新建居民区,一处在离核电基地不到1000米的大墈村,一处在官塘村。皆为水泥结构,整齐排列,与周围一些砖房甚至土木结构的房子对比鲜明。当地村民说白泥村还有一处,规模比这两处小。

“这些都用来安置被核电项目占了房屋田地的农民,核电公司出协调费,通山县政府规划建设。”大墈村村支书袁观斗告诉本刊记者。

“2008年就开始搬迁,我们村六、七、八三个组共200多户需要整体向后靠,政府就划了一块地作为临时居住区。”

本刊记者在大坑村移民点看到,房屋质量明显比未搬迁的房屋好,还架起了桥,铺起了数条水泥路,前半部分房屋周边还垫了大片暗红的地面砖,规划井然有序。

已从大畈镇政府退休近四年的王贤福,是大墈村搬迁居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儿子,全家共11口人,共分到了两户100平米的新房。

王贤福告诉本刊记者,土木结构的房子按200多元一平米补偿,红砖的按350元一平米补偿,水泥砖房按450元一平米补偿。2到3口人的家庭,可分90平米住房,4到5口人分100平米,6口及以上的可分到120平米。

王贤福对这个分配标准比较满意。以前170平米的老房子虽然只补偿了43000多元,但分到了两套水泥新房,居住条件及环境都有很大改善。家里20亩的山林也被保存下来,核电站允许他穿过核电辅料基地,进山劳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重启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