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盘点2012年风电发展:短期低迷 长期向好

2013-01-04 16:02来源:中国能源报 陆宇关键词:风电发展弃风风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风能太阳能国有引争议

8月1日,《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地方条例,史无前例地规定风能、太阳能属国有,并据此要求任何企业在探测资源前,必须经过黑龙江省气象局的同意。

此前,黑龙江省气象局在解释“条例”出台初衷时认为,此举是为加强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因为当下黑龙江省正处于新能源大发展阶段,气候资源探测比较混乱,此外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也在掌握具有战略意义的涉密气象资料。

点评:

典型的扩大权力寻租行为,一套基础气象资料5万元,一套风资源评估报告15万-20万元,每年全国风电防雷检测收入可达2300万元。新能源开发中,手握大权的气象部门已不再是清水衙门。新能源项目审批环节越多,开发难度越大,相关费用也就会越高,气象局无疑是又要给新能源发展设一个天价槛。

将探测风能、太阳能上升到行政审批层次的不只黑龙江省。目前,云南、安徽、江西早已暗中实行探测审批制,只是没有正式出台条例或文件。

事实上,这一条例在法理上有诸多瑕疵。按照规定,黑龙江出台条例应向全国人大申请审查和备案,备案到全国人大法工委和环资委,但直到条例出台为止,黑龙江还没有向全国人大备案。

此外,法律专家普遍认为,《条例》无论在立法依据、立法目的、立法权限、还是在立法内容、立法技术上均存在问题。

综观古今内外,没有一个国家也没有一部法律规定太阳能、风能资源的所有权。相反,公认太阳、大气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属于全人类共有,一国范围内的阳光、空气、风力属于该国全体国民所有。全体国民所有与国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不同。

7风火替代交易试水

8月20日,东北电监局会同内蒙古经信委联合印发了《蒙东地区风火替代交易暂行办法》。其具体思路是,当电网由于调峰或网架约束等原因被迫弃风时,参与交易的火电企业在最小方式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发电,为风电让路,由风电企业替代火电发电,同时给予火电企业一定经济补偿,补偿价格由风火双方自行商定。

点评:

这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是,风电已经成为蒙东地区的主力电源之一,但受电网结构约束及调峰等因素影响,风电弃风现象严重。

首先必须承认,这一方案能够解决风电并网的问题,是一个进步,但是上述《办法》也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之前官方提出风电弃风是因为受电网结构和调峰等技术原因制约,但《办法》提出的解决方案则将技术问题变成了财务问题——让风电企业从火电企业购买发电权,这实际上等于变相承认风电并网在技术上不是问题。

这说明风电并网难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分配问题。所谓“风火替代交易”与现行法律法规抵触。

根据2010年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要求对可再生能源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而200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办联合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也提出优先调度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对火电机组,按照煤耗水平调度发电,煤耗低的多发、满发,煤耗高的机组少发或不发。

而依据蒙东地区上述《办法》,风电不但不能优先上网,而且还要花钱买发电权。

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地方主管部门的扩权冲动。地方主管部门每年年初都要与电网公司一起制定年度的发电量分配计划,并分配到各类机组,实行风电替代交易之后,名义上是自由协商,但实际上协商不成企业还要求它出来协调,这无疑扩充了它的权力。

发电量计划应尽快废止。各地下达的发电量计划没有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国家电力主管部门也没有下达过这一计划,发电企业的产量和价格都由行政决定,这种情况在其他行业很少见。

8风企停产裁员

大唐新能源前三季度亏损856万元,华能新能源上半年纯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三季度,昔日龙头老大华锐风电亏损2.8亿元;金风科技亏损虽只有3000余万元,但支撑其收入的是相继转让子公司商都天润、天和叶片及西安金风;排名世界第一的维斯塔斯损失更加惨重,前三季度亏损总额达到3.45亿欧元。

点评:

弃风限电、国际国内经济下滑、风电设备产能过剩、以价换量、质量缺陷,几大重锤一起砸来,难怪风电设备企业无法招架。各大厂商不得不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

从大赚到大亏,短短几年间,风电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巨变。业绩下滑、利润骤减、应收帐款激增……昔日风光无限的风电行业如今却成了众多风电设备制造商深陷的泥淖。分析今日困境的原因,风电业绩下滑一方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更要检讨自己,前期扩展步伐太大。

首先,降薪、裁员并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但并非企业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

其次,风机设备企业“中国制造”的老路不能再走,走出“寒冬”需要实力的支撑,企业应尽快摆脱关键技术依靠国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等问题。 “野蛮生长”过程中暴露了技术、管理等诸多短板。风电行业“御寒”必须要靠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获得。

第三,风电行业“寒冬突围”不能单纯依赖政策扶持,真正能救自己的还是企业自身。风电企业的问题应由市场竞争来解决,寒冬期的这一轮洗牌,将会促使缺乏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欠佳的风电企业出局。因此,反思既往发展模式的不足,重视技术和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真正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的良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发展查看更多>弃风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