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页岩气双重革命:地缘政治和世界产业重构

2013-01-22 14:23来源:新产业关键词:页岩气水力压裂能源独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美国赖斯大学贝克研究所的预测,如果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能在全世界得以复制,那到2040年,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非前苏联国家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25%左右降低至13%以下。

这里有一个算术题: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成本(2012年4-6月),上游成本每立方米约为0.53元人民币,中游成本每立方米为0.3-0.45元,下游运输成本从墨西哥湾运送到韩国每立方米0.7元,共计1.53元。与之相较,2012年7月24日上海石油交易所进口的液化天然气现货价3.3元。

目前油气出口收入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当美国廉价液化天然气出口和亚洲国家本土页岩气生产同样实现革命性突破,当欧洲、中国、日本和韩国开始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并自我实现在页岩气开发领域的突破,俄罗斯将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面临如此窘境的并非只有俄罗斯一个,中东同样成为下一个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沦陷地。

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石油产品总需求量下降9.5%至日均1880万桶。美国石油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12年8月份衡量美国国内石油需求的石油交货量比2011年同期下降4.3%至日均1857.3万桶。两相比较,页岩气对石油的替代效应愈加显现。

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仍然是石油占比最大,35%左右,天然气(包括页岩气)和煤炭分别为24%、25%。页岩气的兴起,令天然气占比逐步提升,石油和煤炭的占比下降。

更为讽刺的是,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英国石油公司、英荷壳牌以及瑞士维多石油公司等6家公司近期已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原油出口申请,而2011年美国已经初次成为成品油产品净出口国。

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加速进展,未来20年美国将逐步减少从中东地区的原油进口,显著加大其天然气的出口,那么新的地缘政治命题是:“后美国世界”是否需要新的原油运输保障国?东南亚在韩、日天然气进口来源地的地位如何加以保障?实现了能源自主的美国,将不再会像以前那样捍卫中东的霍尔木兹海峡。与此同时,国际石油贸易方向也会发生转变,到2035年,产自中东的近90%的石油将被吸纳到亚洲。中东到中国和印度的供给航线的重要性也将加强。

而壳牌的一份报告却无情指出,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原油消费量的增速,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乐观。在这背后,欧佩克却要面临低廉气价、美国更多石油出口的冲击,而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原油增量也在加速。

在消费增速迟缓和产量增速加快之间,也就意味着石油价格会在长期内维持低价。

如果说一个重要客户的消失是悲剧的话,那更惨的则是客户成为极具战斗力的竞争对手。北美崛起为油气出口重点地区,将对沙特油气出口构成重大打击。以美国为首的新油气出口国正不停开发新技术和新区块,以降低非常规油气开采成本,额外的供应和新的竞争者将大幅拉低全球油气价格,沙特将面临艰巨的价格挑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查看更多>水力压裂查看更多>能源独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