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市场正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

2013-02-20 09:58来源:北极星电力软件网关键词:四网融合大数据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常温超导材料(工作温区在355K,即80℃左右)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高温超导体需要消耗巨大能源将其工作温度维持在低温状态,利用高温超导体实现能源的互联不具现实意义。

(三)能源互联互通仍存在技术障碍

利用电力网加载高频信号实现信息通信,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尽管小范围、小规模的传输数据已进入实际应用,如电力猫可以实现电力线传输数据,但局限于同一个电表内,大规模、广域网的大数据传输尚有待于技术突破。一是输送速度低,难以承载海量数据。能源互联网实现时,将产生千万亿甚至上万亿的能源采集生产单元和用能终端。对这些终端实时反馈控制,实现电力智能调度,将产生当前人类难以想像数量级的海量数据,即便下一代互联网恐怕也难以承受。尽管未来技术可能会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但突破尚需时日。

二是传输范围有限,无法实现全网传输。在常温超导未实现的情况下,为减少线损,电力传输必须通过变压器层层升压,再层层降压来完成。高频信号无法通过变压器传输,信息只能在同一个变压器的电力子网内传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这将是信息在全网传输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新型能源存储材料发展面临瓶颈

如何对间歇式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洁净存储和提取,保持能源供应系统的稳定性,是能源互联网面临的又一挑战。一是小型化、大功率、安全性好的电池研发和商用尚需时日。大功率锂电池尚未进入实用阶段,且安全性仍有待提高。钒电池虽具有功率大、容量大、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但不适合作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小型化存储设备。钠硫电池虽具储量大、能量和功率密度大、充放电效率高、不受场地限制、维护方便等特点,但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强侵蚀性,对电池资料、电池构造及运转前提的要求苛刻,且存在安全、寿命、处置难等问题。

二是作为终极储能的“氢储能”,由于氢制备成本高、存储困难,仍属于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氢储能”之路仍很遥远。气态储氢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氢液化消耗能量巨大,是氢热值的30%,对储罐的绝热性能要求高,能源可再利用率低。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纳米材料吸附等固态储氢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且可逆性差,能源提取难度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四网融合查看更多>大数据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