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清华炉打破中国煤化工“乱象”与“尴尬”

2013-03-13 13:04来源:中国网魅力中国关键词:煤化工气化炉清华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造国外气化炉——清华炉的又一项创新

“清华炉”除了拥有众多技术上的创新点,在应用领域上也有重大创新:不仅仅是应用在新建煤气化装置上,甚至还可以用它来改造我国早些年引进的那些技术有瑕疵的国外气化炉,这在国际煤化工行业中,可谓是“开行业先河”之举。

2012年7月底,一条消息让中国煤化工行业再次对北京盈德清大科技公司、对“清华炉”技术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北京盈德清大科技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公司、贵州鑫晟煤化工公司等七方,在东华工程科技股份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根据计划,最终将把贵州鑫晟煤化工公司的“水煤浆耐火砖气化炉”改造为第二代“清华炉”,完成全球新型煤气化炉的首例改造,从而确定我国在全球新型煤气化炉改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北京盈德清大科技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马宏波认为:“这项改造是贵州、全国乃至全世界新型煤气化技术发展史上的首次尝试。”以往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是德士古、壳牌、鲁奇炉,还是多喷嘴对置气化炉、航天炉、多元料浆气化炉,都是建新炉子,从来没有过以一种新炉型改造另外一种炉型的先例。

贵州鑫晟煤化工公司的煤气化工程原采用多元料浆气化工艺,年生产甲醇30万吨,2010年12月投产。由于耐火砖气化炉与煤种的匹配性问题,该工程原料煤一直使用云南产的煤炭,运输成本十分高。

“贵州自己富产煤,却要用别人的煤。”对此情况,贵州煤化工行业很多人颇感无奈。为了打破这种尴尬,贵州煤化工业界邀请了全国知名的产学研各方面专家,会商耐火砖气化炉改造为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希望通过改造实现原料煤本地化。

通过调研,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倪德飞了解到:水城矿业集团的煤灰熔点为1450℃左右,耐火砖结构气化炉不适应如此高灰熔点的煤种,而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试烧的煤种灰熔点可达1500℃以上,能够使用当地煤实现高温连续生产。

贵州鑫晟煤化工公司董事长富元对于改造项目充满信心:“我们现在有3台多元料浆煤气化炉,这次先改造1台,如果成功,不仅会继续改造第二台和第三台,还要新上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使我们的甲醇年产能达到120万吨,使鑫晟煤化工公司发展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并发展烯烃产品,实现高端转型。”

除了在贵州,未来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清华炉”也将用来改造“外国心”,替换有缺陷的国外气化炉。北京盈德清大公司已与黑龙江北大荒股份公司浩良河化肥分公司正式签署了《气化炉改造技术协议》。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现使用气化炉为德士古水煤浆耐火砖炉,自2004年7月运行至今。为改变耐火砖炉维修、运行费用较高,气化装置年运作周期受限等不利状况,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经过大量细致的技术调研和论证,委托盈德清大公司对其在用气化炉进行改造。

依靠“清华炉”技术实现对现有耐火砖气化炉的改造,不仅对于当前能源、化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全社会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大目标的实现,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这项工作,未来必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办近日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目标,而要完成这个目标,作为耗煤大户的煤化工企业,就更需要采用“清华炉”这样的新型煤化工技术,来实现减排增效。

当前,我国是在根据自己国家资源禀赋的条件下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只要在使用洁净煤技术和节能、降污、节水、提效优先的条件下,在生态环境允许和具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新型煤化工是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发展的。新型煤化工越发展,越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石油资源的依赖。新型煤化工越发展,我国才能更快地从煤化工大国成为煤化工强国。

实现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离不开我们每个国人的加倍努力,而实现建设煤化工强国这个梦想,则离不开以“清华炉”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煤化工技术的有力支撑。“清华炉”,已经准备好了!

煤化工强国梦离不开自主创新支撑

2012年底,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领导、煤化工著名专家、煤化工企业高管、财经专家、媒体人等各方人士评选出的“2012年中国煤化工十大新闻”揭晓,按照影响广泛、意义重大等标准评选出了“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成立”、“水煤浆水冷壁清华炉煤气化技术通过鉴定”等十大新闻。这次评选结果,充分说明了“水煤浆水冷壁清华炉煤气化技术”的技术影响力及对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为追踪“清华炉”技术多年的媒体人,我了解“清华炉”技术开发中,契而不舍、攻难克坚的历程,更深知该技术市场推广中的艰难曲折。在很多人眼里,“洋技术”、“洋产品”、“洋品牌”就一定代表着“先进”,性能一定超过我们的自主技术和国产产品,然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制造”早已非“吴下阿蒙”了。君不见,如今不仅是服装、轻工、电子等很多领域我们国家已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就是在煤化工这样需要高端制造业作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领域,“中国制造”也在迎头赶上,并屡屡创“风气之先”而成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其意义和影响,仅举一例,人们便可看出——20年前,中国在引进发达国家的煤气化技术时,每生产1立方米气体就需付专利费2美元,在付出巨额专利费的同时,中国煤化工企业还沦为外方不成熟技术的“试验场”。而现在,在以“清华炉”为代表的自主煤化工技术强力竞争下,外方专利费用下调了一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气化炉查看更多>清华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