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周彦武:能源革命狂潮已来

2013-03-14 10:38来源:和讯网 周彦武关键词:能源天然气页岩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称可燃冰在日本附近海域分布广泛,埋藏量足够日本使用100年,仅本次试验采掘海域的埋藏量就可供日本使用10年以上。

这个“地球”号绝对值得一提,地球号(CHIKYU)深海钻探船是日本制造的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装置了世界上最高的船上钻井架,高出海面121米。如果“地球”号停泊在水深2500米的海洋上进行深海钻探作业,它还可以从海底再向下钻探7000米,达到地幔层。

目前,海底钻探的世界纪录是2111米,这样的深度不仅不能到达地球中心,就是想到达一般大地震发生的震源地也很难。而“地球”号的钻探深度达到了目前的3.5倍。这是全球最先进的钻井船,2001年由三菱重工承建,2005年完工。总投资8.5亿美元。这艘长210米的船毛重达56752吨,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物理勘探船长度的2倍多,毛重的10倍多,两者根本就是自行车的速度和飞机比。

这是全球最先进的海洋物理勘探船,虽然中国是第二大造船大国,但是对物理勘探船无丝毫能力,大部分都是委托挪威挪威Skipsteknisk、Ulstein、MarinTeknikk和英国的Rolls-Royce设计,制造也是大部分交给Ulstein,并且极度落后,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水平,中国有物探船船东5家,拥有19艘物探船。主要集中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上海海洋石油局、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也拥有少量物探船。

国内物探船队不仅数量少,而且物探能力也不高,仅有12缆3维物探船1艘、8缆三维物探船1艘、6缆三维物探船2艘、4缆三维物探船2艘,其余皆为二维2-3缆的小型物探船。国外最差都要有18缆,好点的可以到26缆。

以此能力根本无法进行足够的科研活动,可以说中国在可燃冰领域落后日本至少30年,甚至50年,单看勘探船就看的出。但是日本可燃冰成功提取甲烷,却让中国的一大堆和可燃冰毫无相关的,本该算利空的石油类股票涨停,足见中国股市炒作的疯狂程度,只有疯子才适合中国股市。如此浮躁、虚夸、虚假的国家能有啥技术创新?

日本的可燃冰开发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2002年与2008年两次成功完成在陆地上开采甲烷气体的试验。本次试验属于2009年度启动的第二阶段,将验证从海底地层取出甲烷气体具有的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今后试验将进一步展开,对能否长期取出甲烷气体进行调查。可燃冰开发计划于2016~2018年度步入第三阶段,对实现商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进入最终的综合评估阶段。

可燃冰如果能够商业化,那么日本经济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反观中国企业,它们根本没有发展科研的动力,完全没有。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员构成中,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且秘书处设在中石化;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人员构成中,石化系统委员占70.3%、汽车产业系统委员占8.1%、环保系统委员占5.4%,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秘书处也设在中石化。如此比例的席次,很难实现根据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来制定发布机动车排放标准、测量方法和相应的燃料标准。油品差也就不稀奇了,并且如果不改变这种权利结构,油品还会一直差下去,雾霾也会越来越严重。

当全球都在大力开发新技术提高能源领域竞争力的时候,中国却连石油品质都无法提升,欧洲有超过40%的轿车是柴油车,而在中国,不到1%,原因很简单,柴油品质低下,即便是德国原装奔驰进口柴油车放到中国国内也无法适应低劣的柴油,频繁出故障。

不要质疑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他们能把利空改造成利好,真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