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页岩气、可燃冰炉火正旺 中国装备借势走强

2013-03-18 13:46来源:OFweek工控网关键词:页岩气可燃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一轮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在加紧研究

中国曾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2004年,中德联合科考队的“太阳号”考察船,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当今全球最大的碳酸盐结壳,面积达430平方公里。据专家预测,我国南海西沙海槽、台湾西南陆坡、南沙海槽、冲绳海槽海底,可能存在大量的甲烷水合物资源,可以满足我国今后数百年的需求。

从目前评估来看,中国可燃冰的量还是很大的,但还处于资源调查、开发技术研究阶段。至今全球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勘探与开采方面的研究,而中国对于可燃冰的研究与探索也一直在持续,我国南海、东海部分地区,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可燃冰。

科学家的评价结果表明,仅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为加快实现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步伐,我国启动了对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目前,该项研究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王宏斌介绍说,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详实调查基础上,已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已展开对可燃冰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等的相关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将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加快进行可燃冰勘探与开发技术等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可燃冰勘察开发事业提供技术支撑。

能源革命热潮助推中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

依托重大项目推进能源装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是近年来我国能源装备产业迅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能源装备行业成套能力得到提升,一批核心设备研发成功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力的保障了重点能源工程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十年来,我国在大型清洁发电领域、石油钻采领域、油气管线传输领域、大型煤矿综合采掘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或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装备国产化水平逐步提升,一些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技术升级,还将装备和技术出口到国外,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