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能源价改不能再等

2013-03-20 09:14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程宇婕关键词:能源煤炭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除了缩短调价周期和调价幅度,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还应从改革挂靠地点、让企业自动调价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关键点和最大亮点是由企业自行(宣布)调价和调价幅度。如果可以按照成品油定价机制,由企业自主调整,政府监管,基本上就可实现价格市场化。发达国家在能源价格调整机制的很多方面也是这么做的,如燃料调整机制。如果由政府规定范围,企业自主调整是朝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企业对于改革同样迫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外界都认为是我们拖延了调价,我们完全可以接受加快调价节奏,但现在并不是条件到了就自动调。每次调价都需要到国家发改委打报告申请,有时候还需要去好几次。我们也希望改革,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企业完全可以接受。”

天然气价改应与行业改革同步推进

国家发改委5日提交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今年将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等。

天然气价改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未实现市场化定价机制,国产的低价天然气和进口的高价天然气同时向市场供给,随着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进口天然气价格与销售价倒挂现象愈发严重。

彭森表示,我国天然气定价长期偏低,积累了比较多的矛盾问题,天然气定价机制也比较混乱。我国于2011年在广东和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已达到国际同等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标准,会在时机成熟时逐步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担心,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幅度过大,一些成本敏感的用户将放弃或放缓“天然气替代”,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另外目前与天然气价改相配套的其它环节改革明显滞后,上游气源市场依然垄断,管道输送成本不透明,中游中间环节不断增多,推高的气源成本只能由燃气公司和终端用户共同承担,无法通过价格信号向整个产业链传导。

因此,王玉锁建议,天然气价改要给下游企业和终端用户留出成本消化和传导的空间。采取差异化价格,向尚未使用天然气的欠发达地区,以及分布式能源和交通领域等高效清洁利用天然气的行业适度倾斜。还要同步推动天然气价改和天然气行业改革,放开上游天然气进口限制,允许各类资本参与国际市场气源采购。加强中游监管,将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独立运营,由能源部门加强监管,以降低单位天然气输送成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