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电改谣言为何又复燃 究竟谁在惦记这块蛋糕?

2013-03-22 09:00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网电力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87年,国务院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改革方针。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省为实体”和“集资办电”,是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实事求是的选择。那个时候,500千伏电网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省间联络线薄弱,跨区域线路更是少得可怜。“省为实体”“集资办电”在一定程度上让各省安下心来,加快电力建设,不担心自己建的电厂让别的省份分一杯羹。但是,一省之内的电源结构往往单一,难以实现互济,再加上我国资源与消费逆向分布的国情,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提速,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电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省为实体”的道路越走越窄。

上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引发全球关注的、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当属1990年由撒切尔夫人主持的英国电力体制改革。英国的改革主要包括电力资产私有化,实行发、输、配、售各自独立,建立单一购买机制,并成立独立监管机构等,一时成为世界电力体制改革的典范。我国自2002年开始的电力体制改革,几乎照搬了英国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500千伏电网得到普遍应用,到2000年,全国500千伏线路长度达26800多公里,省区间的电力联络线也比以前更坚强可靠了。而且,2001年5月,东北和华北电网通过500千伏线路形成了第一个跨大区交流联网,2002年的川电东送工程又实现了川渝和华中的联网,区域电网初现规模。所以,打破省间壁垒,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成为上世纪电改设计时的选择。可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当初的选择了。

在这个十年里,电力技术和中国的发展一样太快太猛,让人目不暇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特高压电网实实在在地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它的出现使得直接建立全国电力市场成为可能,使得当年设想的区域电力市场,未及实现却已被跨越。

我们可以理解当年改革设计者的心情。但是,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面对生产力的进步,面对全国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需求,面对节能减排的硬指标,再坚持区域市场的路线,坚决反对直接跨入全国电力市场,显然已成刻舟求剑、抱残守缺。世易时移,不睁眼看世界,不直面技术进步与时代发展,最终将被时代抛弃,即使抱有一腔为国之志,也可能只起到误国误民的功效。

什么样的电力体制才是最好的?电力体制改革没有金科玉律,没有不可改变的祖宗成法,世界各国模式各异,既有英国的发输配售全部分开的模式,也有日本、法国等厂网合一的模式。俄罗斯刚推行输配分开两年,今年又匆匆地开展“输配合一”。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才是最舒服的,符合国情的体制就是最好的。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不能跟着其他国家亦步亦趋,必须探索出一条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改革路径。全盘西化、照搬照抄,在中国往往“水土不服”。

中国电力需要改革,但改革必须能创造“红利”,能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绝不能一分了事。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电力改革再度成为“改出一批机构、起了一批高楼、多了一批轿车”的黑色幽默剧。

社会发展的历史有一个略显难堪的规律,那就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落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受到许多非议和指责。但是,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倒转,甚至不会做片刻的停留。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才能把前进的道路看得更清楚。

(本文转载自新浪博客,作者系网友“不是不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网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