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核能供热前路几何

2013-04-03 10:2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核能供热核反应堆中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相关资料显示,清华大学研究人员1981年首先在我国中小型动力堆会议提出开展低温核供热研究的建议(以池式供热堆为论述依据);1983年,清华大学原有的池式研究堆实现我国第首次核能低温供热实验;1984年,当时的国家科委批准在清华大学核能所建一座5MW的核供热试验堆; 1986年起,低温核供热正式列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1989年,50MW低温核供热堆正式临界启动,之后一次成功完成72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实验。 1991-1992年,50MW低温核供热堆又取得了热电联供运行和低温制冷运行成功,成为世界上首座投入运行的“一体化全功率自然循环”低温核供热试验反应堆。

业内人士介绍,上述成果的取得,使低温供热堆受到国家的重视,一些城市也表示出了兴趣。而根据市场的发展和新的需求,科研人员之后又开发出了200MW低温供热堆。

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低温核供热堆被列为5项有代表性的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技成果之一。1996年,低温核供热技术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虽然这项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过去的这些年却一直没得到推广。”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大家都认为是个好技术,也有不少人呼吁一些城市应该建,但事实是一直没建起来。”

呼声应势再起

“为应对能源资源稀缺、环境污染现状,适应越来越多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出现,很有必要考虑可替代煤炭而且高效、可行的供热方式。”一位长期研究核能供热的业内专家表示,“相比之下,核能是真正的零排放能源利用形式,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方面的优势是业内的共识,因此近年来呼吁越来越多。”

据田嘉夫、赵兆颐所著《碳城镇的核供热能源》一文中的信息显示,建设2×200MW核供热站,每年只需1.8吨燃料铀,可替代35万吨原煤,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9.5万吨,二氧化硫0.77万吨,氮氧化物0.2万吨,烟尘0.14万吨,排放的放射性仅为燃煤锅炉的2%左右。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辽宁阜新、天津曾做过深水池核供热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两市曾批准示范工程立项。 也有人曾呼吁在哈尔滨建成我国首座核供热工程示范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能供热查看更多>核反应堆查看更多>中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