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光通信市场正文

五大电信设备商2012继续遭遇利润下滑 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2013-04-24 16:13来源:通信产业报关键词:通信电信通信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转型,但道路维艰

企业在遇到发展瓶颈的时期,转型的道路通常有三种。仍然盈利的企业会通过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开拓新的市场,或者实施专业化细分法则,充分挖掘市场价值;而陷入亏损的企业则采用“瘦身”法则,通过出售产品线获得大量现金流,有能力继续活在市场。

显然,一路高歌猛进的华为选择了前者。2010年,华为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的247亿元,宣布大规模进军企业业务市场。当年华为的意气风发从任正非的发言便可窥见一斑:“华为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

然而“再造一个华为”目前看来还很遥远。2012年,华为企业业务销售收入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财报并未提及企业业务的利润,不过答案是明显的。在《华为在11把尖刀上跳舞》一文中,作者写到,“企业业务正成为华为的利润黑洞。传闻其2012年第一季度亏损的6.8亿美元,基本上全部由企业业务贡献。”

这归结为华为在企业业务的战略太过于“激进”,电信和IT市场的巨大差异性让华为无所适从。渠道、ISV、客户,同时缺乏三大资源的华为在短期之内根本无法迅速打开企业业务市场。更重要的一点是,华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其在企业业务市场开展的几大收购都因为美国的阻扰而未获成功。“两万人大会战” 的举动或许将以万人裁员结束。

未来的企业业务,华为选择继续进攻还是鸣金收兵,以华为的风格会继续选择前者。不过,华为在企业业务的市场战略不妨学习IBM,选择一个专注的市场,避免全线铺开。

爱立信的选择则是聪明的。从索尼爱立信和意法·爱立信的束缚中脱身而出,爱立信在收缩战线的同时,选择从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转型为“设备+电信管理服务+商业咨询”的综合解决方案平台供应商。

“爱立信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业务运营和客户服务上,通过专业化细分道路挖掘出更多的服务商机。”来自电信研究院的专家在2013年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表示。2012年财报显示,电信管理服务在爱立信收入的占比已经达到43%。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