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负碳时代”能否提前到来

2013-05-20 14:40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IGCC生物质发电碳捕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2年12月,我国第一台近零排放的265兆瓦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示范电厂在天津正式发电,标志着我国规模化减排二氧化碳技术与行动取得重要突破。在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国际背景下,此举对于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节能减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球性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摄氏2度温升是气候变化危险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极限门槛。据《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题为“全球控制摄氏2度温升所面临的挑战”的文章指出,到2050年,若想维持全球2度温升,必须要有一场全球范围的重大技术、社会、政治变革与创新,未来世界对负碳技术的渴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且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低碳及负碳技术从开发到应用的时间延迟。启动全球性的大规模协调一致的减排行动迫在眉睫,否则控制摄氏2度温升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从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对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预测的结果来看,2050年化石能源需求预测将近35亿吨标煤,若要实现与全球同步的2度温升控制排放,届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应控制在40亿吨左右。显然预测的能耗与排放数据极不匹配,未来我国将不得不面临巨大的负排放压力。当然,世界其他国家也会面临这种类似情形。如果世界各国目前还不能采取积极的大规模减排行动的话,恐怕低碳以及零碳技术都将无法解决全球期待的摄氏2度温升控制问题,唯有负碳技术,负碳产业、负碳经济的出现方可为挽救全球气候带来一线希望。

采用BECCS路线实现负碳效应有阻力

实现“负碳”过程,除了要求“吸纳”并消除本身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外,还需额外消耗一定的二氧化碳。以负碳技术、负碳经济为特征的“负碳时代”是否可能在未来近30年内到来呢?随着今后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加快,我们认为负碳产业经济的产生一定不会是遥远的梦想。

事实上,尽早实现负碳产业和负碳经济的关键点在于通过系统技术创新,使整个循环系统既能实现“正能量输出”、“正效益获得”、还能实现“负碳排放”。实现负碳产业和负碳经济的方式多种多样,它给农业能源、绿化沙漠治理、旅游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领域会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际上已有采用BECCS(生物质发电联合碳捕集封存)技术路线的方法以实现负碳排放的设想。实际上,BECCS路线中的BE(生物质发电)过程虽然具有良好的碳吸收效应,但这一过程从全寿命周期来讲仍然还是个正的净耗能过程。已有研究对25兆瓦规模的生物质发电厂的全寿命周期的能耗与排放进行过计算,结果显示每发1千度电,对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是166.8公斤,碳循环为1506.9公斤,碳回收率为90%。虽然CCS(碳捕集封存)被认为是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重要方法。

然而,受能耗、安全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影响,目前CCS技术推广受到各种限制。由此,目前采用BECCS(生物质发电联合碳捕集封存)路线来实现负碳效应也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IGCC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碳捕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