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人物正文

施耐德电气全球CEO赵国华:中国是第二大市场

2013-05-23 10:13来源:每经网关键词:施耐德电气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施耐德电气的全球CEO、法国人Jean-PascalTricoire是个中国迷,有个很中国化的名字:赵国华,能用汉语进行较为顺畅的交流。

香港本地或在香港有驻点的世界500强企业都会首选中环、湾仔一带作为办公地点,施耐德电气却将办公室选在了距上述地段还有一定距离的鲗鱼涌。而一进入办公室,就会在陈设中发现这家从做实业起家的企业具有的特质——务实、专注而不浮华。

按约定时间一分不差出现在施耐德电气采访室的赵国华向记者讲述了这家已有177年历史、出身于法国铸造厂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漫长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并谈及他27年来在施耐德电气的感悟以及施耐德电气与中国市场的关系。

他总结说,施耐德电气能基业长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顺应时代和客户的需求,继而做出改变,“我们是一家老的公司,但也是一家非常新的公司。70年代的施耐德电气和现在的施耐德电气,只有一件东西保留下来了,那就是我们的名字。”

曾经的武器制造商 谈话从名字开始

“‘赵’在中国是最有名、最普遍的姓,‘国’是国家的国,‘华’是华山的华,组合起来就是赵国华。”赵国华用中文向记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这是20年前初次到中国时中国朋友为他取的名。“别人取的名字都没得选,喜不喜欢都得这么叫。”他打趣地说道。

赵国华于1986年加入施耐德电气旗下的梅兰日兰,做销售相关的工作。“1981年我们和河南平顶山市进行技术转移,开始了我们在华的业务。1987年第一次在中国的电力行业开始合资。”

而施耐德的电气业务也正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壮大,并在这一阶段将其定位为核心业务。在此之前,施耐德电气的业务重心主要集中于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以及轮船建造业。由施耐德兄弟创办的“施耐德”最初进入的领域是钢铁制造,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已成为专业武器制造商的施耐德与当时的国际电气集团西屋(Westinghouse)结盟,将业务拓展至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战后,施耐德逐渐停止武器制造,重新进行集团结构重组,并将业务主要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耐德电气查看更多>节能服务查看更多>合同能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