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煤层气产量成谜 竞争格局或改变

2013-05-29 09:3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层气天然气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产能有待进一步释放

目前地面煤层气产量增速比较均衡,但达到“十二五”规划要求的160亿立方米确实有一定难度,需要有特殊的措施和技术突破。其次,煤层气的主力企业还不多,需要更多企业加强投入开发。日前,国务院取消和下放91项行政审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对外合作合同等也都取消或下放,或能为煤层气行业带来更多活力。

孙茂远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共有9151口钻井,今年肯定超过1万口,产能将近70亿立方米。“量是有的,但产能和产量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如何尽快把产能变成产量?”

目前,产量排在前三的三大公司产能差不多,中联21.45亿立方米、中石油22.28亿立方米、晋煤20.46亿立方米。“中联和中石油有一部分产能没有释放,虽然打了井,但内部网络没有做,抽采了却没利用,还有潜力可挖。中石化和河南煤层气产量还很低,需要加紧做一些工作。”孙茂远表示。

煤层气产业竞争格局或改变

中联煤层气公司是中国最早煤层气计划单列的骨干企业,1996年成立以来,在我国煤层气先期研究、科研、勘探利用以及争取政策规划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整个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中联煤自成立以来,一直备受结构调整的困扰。地面煤层气三家主力企业中,晋煤集团去年产量14.47亿立方米,中石油6.04亿立方米,中联煤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反而只有4.66亿立方米。

2009年,中石油从中联煤撤股,并获得了原中联公司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2万平方多公里煤层气资源。孙茂远称,“虽然看起来中联煤产量比中石油少将近1.5亿立方米,其实中石油的区块很多是中联煤之前已经勘探好、甚至打了井之后给他们的。如果不分家,这些都是中联的。为什么分给它们呢?因为体制机制问题。当时因为是均股,几家都不愿意自己投资。由于中煤的业务关系,煤层气不是盈利企业,没有资金政策支持,所以中联煤后来又引进了中海油。”

最初中海油入主中联煤时,也与中煤采取均股形式,由中海油负责经营管理。今年初,中海油扩股至70%。作为中联公司的元老,孙茂远告诉记者:“这个决策很好,说明中海油和中煤集团的领导是站在国家角度上考虑问题。中联煤若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对我国的煤层气行业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煤层气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是关乎国家政策、利益、能源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两个公司都没有过多考虑本企业的利益,特别中煤能够让出20%的股权。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联公司的体制机制问题。”

“首先有利于解决困扰多年的资金问题。其次中海油在春节以后派来的新的主要领导,体现了中海油作为有国际经验的大公司的作风和品质,像一股春风扑面而来。这几年积累的一些很棘手的问题他们也在认真解决,认真调查研究,群策群力发挥领导班子和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中联公司现在面临一系列危机,资金危机、官司危机、信任危机,新领导班子能够认识到问题,真心想做事,我个人对中联将来发展有信心。”

同时,孙茂远表示,希望媒体在发展煤层气产业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沟通情况、呼吁政策、上通下达。(记者 程宇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