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天然气 讨价还价 几时休

2013-06-14 09:39来源:能源评论 牛秋梧关键词:天然气电价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价改“不能再拖”

只是,与中石油“限气”从开始到结束就是一出葫芦剧形成鲜明对比,业界人士已经在认真地讨论天然气价改的时机和具体步骤等问题。

总体看,天然气将进入多次小幅调整、缓慢上升轨道的声音占据上风,而“一两年内价改方案难以推进”的评论应者寥寥。

5月14日,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在题为“天然气讨价还价几时休”的第14次《能源评论》学术沙龙上指出,天然气在结束供暖季之后加价,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他的这一判断随之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分析师刘满平的支持。他说,2010年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压力就非常大,这次调整算是“迟来的调整”,不能再拖了。各地天然气价格自行其是导致的天然气价格混乱局面需要通过这次价格调整尽快终结。

让陈卫东和刘满平对自己的判断信心满满的是,他们与同行一致认为,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因素,目前进行天然气价改的大环境空前之好。国际竞争压力的减少,国家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努力,特别是在今年“雾霾”天气连连造访中国,为通过天然气的合理调价,增加天然气对一些高污染耗能行业的能源替代作用进行了有力的铺垫。

陈卫东指出,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一段时间内将水涨船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消费贡献率短期难以大幅上升,国内外又对中国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抱以较高期待的情况下,天然气是可以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最现实选择”。

青年能源经济专家丛威表示,在中国特殊的资源禀赋下,煤炭这些年一直担负着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底线的重要角色,有行业减压、松绑的内在诉求。如果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调整,让天然气对煤炭产生更大替代作用,在能源一次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增加的话,对于煤炭行业来说,“不啻于福音”。

里昂证券亚洲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研究部主管鲍俊文把天然气涨价看作是非常规能源发展的前提条件。他认为,中国的页岩气储量虽然可能比北美高,但地质条件更差,只有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高天然气价格,才可能形成页岩气的规模开发和较快发展。

从天然气销售企业角度考虑问题的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刘燕,对调价则早已“翘首以盼”。根据北京“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燃煤电厂、燃煤供热的煤炭消耗量要控制到1500万吨,2020年控制到1000万吨。因为空气污染治理的压力,现在这些目标都需提前完成。由于气价、电价、热价偏低,这意味着,政府对燃气供给企业、燃气发电企业的补贴投入将相应增加,“长此以往、难以为继”。

在2010年年底调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之前,北京市前副市长黄卫曾算了一笔账,按照当时的气价、电价、热价,京城热电厂若全部改为天然气发电,发电亏损将超过150亿元、供热亏损将达到35亿元。那时的气价仅为1.95元/立方米,虽然现在的气价上升达到了2.18元,电价热价亦有变化,但亏损的总盘子已经“更大”。

而在中国石油大学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看来,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大规模开发对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产生的影响,为中国利用海外天然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美国可能会成为天然气出口国。原来以美国为天然气出口目标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以及新兴的天然气出口国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都会选择中国作为其重要的天然气海外出口国。再加上俄罗斯与中国针对油气合作已达成或将要达成的协议,中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地位的改善,实际上就是天然气调价具有的国际空间。

具体路径各执己见

然而,专家们就调价时机和必要性达成共识,并不意味着其在天然气价改的路径和尺度上达成一致。

在“破”的问题上,专家们的立场差异不大。既有成本加成法主导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因无法反映天然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比价,导致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所以应当废弃。这是基本共识。

刘满平以数据说话。他的研究表明,在不考虑环境效益的情况下,等热值的煤炭价格是天然气价格的38%,石油和电力约为天然气价格的4.9倍和5.15倍。而如果把政府和企业为治理燃煤污染所耗费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成本涵盖进煤炭价格,等热值的煤炭与天然气价差将进一步缩小。在原有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下,天然气价格被严重低估。

中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研究所副所长杨建红也指出,中国天然气发展新阶段要求必须打破原有价格机制形成的框框。如果把中国天然气阶段分成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伴随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的正式商业运营,中国天然气已经进入发展期。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管道网络化和气源多元化,既有的成本加成法做不到一线一价,体现不出不同气源的差别,既不与实际相吻合,更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因此,新的价格机制必须应运而生。

对于新的价格机制应以市场作为主导,表面看来专家们也无异议。只是,无异议的可能只是市场标签,大家对于如何理解市场价格,如何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显然有着各自的见解。

在比较能源价格的时候,人们已习惯于把天然气和石油、煤炭、电力比较。可是,在重新确定天然气价格的时候,王震认为天然气价不宜锚定某一相关能源价格作为目标,不少人主张的以之为基础的市场净回值定价法未见得是天然气定价的合理依归,中国应该有更宽阔的视野,把握自己在国际天然气市场发言权增加的机会,推动独立的天然气定价体系的形成。在他的概念里,国内的天然气机制和国际天然气市场机制是紧密相关的。国内天然气价改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杨建红认为,天然气市场应从以前的供给主导需求情形,过渡到需求主导供给的情形。但是,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评价,市场价格机制,就是供需共同决定价格,不是供给主导需求,亦非需求主导供给。所有的非市场干扰因素,都应该被排除在价格函数之外。这一观点又与刘燕的主张相悖,刘燕提出,应该借鉴电价推行阶梯气价,对于天然气这一基本的民生能源消费品,政府应保持适当的控制力。

而对于“市场”机制下“涨价”,涨到一个什么样的幅度比较合理,各方立场更是大相径庭。

陈卫东主张参照同是东亚国家的日本、韩国的天然气价格。依据JCC(日本进口原油加权平均价格)的价格体系,这两个国家的天然气价格约合1立方米4块钱。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天然气行业资深人士则认为,应该设立天然气的“天花板价格”和“地板价”,形成一个区间。他认为合理的区间是2.4元到3.2元。从这一判断出发,他认为广东的天然气价格是合理的。

根据王震和前述不愿具名人士的逻辑,天然气价改未见得一定是涨价。

如果出现统一的国际天然气价格,且国际天然气和国内天然气价格实现接轨,国内现在最低的天然气价格相对国际天然气价格可能也是高的,为什么要涨价?

此外,价格是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在天然气供给越来越宽松的今天,天然气价格“不降反涨”的支撑何在?难道仅仅是因为天然气价格被低估吗,今天的天然气价格被低估了多少?

丛威的提醒值得深思。他指出,专家们关注的是价格机制是否合理,老百姓关注的可是多花一分钱、少花一分钱,即价格敏感度强。因此,如果调价就是“涨价”,而涨价的归宿最后都要老百姓买单,相关举措就一定要慎重。否则,老百姓的抱怨和抵制会大大降低这些决策的效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