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九龙江小水电建设狂潮

2013-06-20 10:56来源:中国周刊关键词:小水电水电开发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次环评,几多争吵

2007年,张珞平带着厦大两个教授,两个副教授,两个博士后和八个硕士,半年时间跑了九龙江流域一百多座水电站。当时在厦大读研的徐巧是其中一位。一年后,她在硕士论文中写道:九龙江流域水电工程近期来看经济效益显著;但从长远看,其造成的生态损失和资源破坏均不可逆,最终带来的社会净效益可能为负值。

徐巧称,漳州市境内的九龙江在1984年存在167个鱼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连珍水在1988年的调研数据里,九龙江鱼种已下降至124个。时至今日,大部分野生鱼种已看不到,多以养殖为主。

“渔业哪里消亡?水库养鱼量还在增加。”九龙江水电站的运营者刚开始并不合作。即使一些有正规运营执照的水电站的经营者也认为,张珞平带着一帮人走来走去问来问去,是想找茬。

而在这不合作、不理解背后,则是福建省环保和水利部门的矛盾。

2003年中国正式颁布《环评法》。福建省环保厅开始全省推行战略环评,首先选全省的河流流域做试点。但直到2006年,进度缓慢。背后则是福建省环保厅与水利厅的不断“斗法”。

张珞平听过不少两个平级部门之间的沟通矛盾。

“福建省水利法规是我制定,水利管理是我做,你环保厅有什么权力来指挥我?”

“国家都说水电是最没有污染的能源,发改委等八部委都联合出台新政策支持,为什么环保还卡这么死?”

这是一组简单而明确的矛和盾的关系,水利厅可以决定建小水电,而环保局可以决定拆小水电。

水电站运营者从各种渠道得知,如果环评通不过,一些建了一半的水电站都要拆掉后,他们马上改变了对张珞平的态度。

持续数月的时间里,张珞平家的电话成了热线,家门也频频被双脚还沾着九龙江水的水电站运营者敲开。送礼的,请吃饭的,招架不住。张珞平的态度一视同仁:要送礼的,要请吃饭的,项目肯定通不过。

最后出具的环评报告采样评价了100余座水电站,流域面积都在200平方公里以上。此量级以下的小水电站张见过更多,九龙江的每条支流上都建有不止一座。每个大支流有几个甚至数十个小支流,每条小支流都建有至少三五个小水电站。

西溪是九龙江最大的支流,而芗江溪和花山溪作为支流的支流,目前已规划共47座梯级水电站。用密密麻麻来形容,并不为过。

张曾做过大体分析,预估九龙江流域至少建有300到500座水电站。漳州市水利局内部文件流出的数据还是让张珞平大吃一惊:不完全统计,九龙江小水电站的总数应在1000座以上。

环评做到最后,张珞平彻底绝望。

后来环保厅不得不使用环保部的撒手锏:如果九龙江流域的水电站不一一做环评,九龙江流域今后所有需要环保厅批复的项目,一个不批。

“环评的目的就是让环境管理部门在项目的审批上有科学依据。水利厅与发改委拿环保厅也没办法,再争吵,也斗不过国家法律。”张说。

在2007年上交的九龙江流域环评报告中,张珞平提出了九龙江流域富营养化的风险,“当一条河流变成不怎么流动的一千多个湖泊,自净能力肯定降低,发生富营养化的基础性条件已经具备。”

张当时想不到,自己的预言会应验得那么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小水电查看更多>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