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中国核电制造业的飞跃

2013-06-28 14:37来源:中国核能关键词:核电设备核电技术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5年,正值我国核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按照国家当时制定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将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建设58台百万千瓦级机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也就在这一年,上海电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开始了临港核电基地的建设。

2008年,临港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2009年,上海电气又一鼓作气开始二期建设,到2012年,已建成的临港重装备基地,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最大起吊能力700t×2,配有5000吨级自备码头,并配有国内一流的计量室、理化实验室,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电主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总投资达到60亿元人民币。

今天,进入临港核电制造基地任何一个生产车间,都可以看见世界级的生产装备、实验台架。记者在第一机床厂制造车间采访时,看见两个十几米高的多功能专用机床,正在加工堆内构件吊篮筒体。这两套设备分别提供给昌江60万千瓦核电站,以及正在台山建设的从法国引进的EPR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据介绍,这种大型机床可以进行车、铣、钻、焊等多种工艺的机加工,具有世界一流的加工能力和水平。

在临港飞跃

上海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一直把核电设备的制造放在重要的位置,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成立了与市属职能部门同等级别的核电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核电站设备的科研设计制造工作。

上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我国核电国产化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有180多家工厂、科研单位投入秦山一期(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原型堆)工程,国家和企业先后投资4亿余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技术先进的工艺装置,先后研制成功的核电设备占全部设备的50%。

90年代中期,上海又担任了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2号机组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和1、2号机组全套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燃料装卸机以及一批核岛、常规岛所需的辅助设备、部分仪表设备等的制造。很多企业为了承担核电项目,又投巨资添置技术装备,在管理水平、人才培养、技术储备等方面拥有了独特的优势。

可以说,上海电气的核电制造业是随着我国核电国产化实现的步伐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不仅参与了我国所有投产或在建核电站的主设备供货,也参与了多种技术路线核电站的设备研发。而真正使上海核电制造业实现飞跃的是临港、闵行基地的建成。

目前,临港基地在我国核电主设备的制造上已具备担当半壁江山的能力,在新一轮先进核电站建设中显示出充分的实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设备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