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产业持续发展需要多维度创新

2013-07-12 11:51来源:《经济》关键词:风电产业风电发展风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风电设备制造竞争加剧,众多风电企业继续将研发重点放在大型和海上风电装备上。湘电、华锐、海装等企业5兆瓦风机已吊装运行,关键零部件也具备量产能力。华锐、联合动力等5兆瓦以上风机也完成吊装,部分国内企业开始投入研制10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风电装备技术继续升级。

风电管理等政策精细化和系统化

2012年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风电专项规划,相关风电产业政策也在不断完善。随着我国风电开发规模的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风电盲目建设的问题,为了加强对风电场建设规划的管理,缓解风电场建设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不协调的矛盾,2011年开始国家能源局对5万千瓦以下风电场的核准工作进行了调整,采用地方核准但需要国家能源局核准年度计划的模式。在2011年8月、2012年3月、2013年3月,国家能源局先后公布三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拟核准项目规模均在2800万千瓦左右。拟核准指标分解到各省,未列入计划中的项目地方不得核准,不能并网,也不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风电消纳和接入条件成为项目核准的重要考虑因素。

此外,为规范风电开发建设,提高风电场运行管理水平,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发展运行实施细则(试行)》、《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做好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等政策性文件,表明国家对风电产业逐步转为更为科学的精细化的系统性的管理模式。

解决并网和消纳问题需要系统性方案

随着风电发展规模以及风电在北部地区的集中建设,我国风电并网和消纳问题凸显,已成为近期影响风电发展的最主要瓶颈。2011年及之前,我国风电开发的重点在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部分地区风电装机比例超过20%,加上这些地区电力负荷相对较小,电源装机过剩,外送通道有限,导致2012年风电弃风达到200亿千瓦时。限制出力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三北”地区,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个省区限电量占全国限电量的一半。2012年全国风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仅为1890,较2011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920降低约30小时。过高的限制出力比例不但直接影响风电开发企业的利益,从宏观经济角度造成了投资浪费,还将使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难度更为艰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发展查看更多>风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