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赵成昆谈内陆核电研究课题

2013-07-12 15:08来源:中国核工业关键词:内陆核电核电项目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课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记者:一个课题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要有说服力。内陆核电课题研究是怎样体现的?

赵成昆:美国、法国是世界上内陆核电机组最多、占比最大、运行经验最丰富的两个核电大国。所以,我们选择了美国、法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所有两国公开发布的资料,包括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年度报告、环境辐射监测的年度报告、核电厂的总体环境意见书、延寿核电厂及新建核电厂的环境报告、国际组织对三次核事故辐射健康效应的评估以及对福岛核事故教训的总结,以三级PRA(概率风险评估)为基础的运行和拟建核电厂严重事故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等。这些资料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在对这些资料分析、研究、借鉴基础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此外,也借鉴了我国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运行经验以及环境监测的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行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公众个人剂量的影响都是在环境本底辐射水平的涨落范围内。

记者:课题的权威性是如何体现的?

赵成昆:我们除了对美国、法国内陆核电厂已运行的3000多堆年进行研究外,我们的专家队伍也是过硬的。包括了业内50多位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历时6年,翻阅了大量的材料。课题结果也聚集了专家的智慧。

关于公众可接受性问题

记者:谈到发展核电,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赵成昆:谈发展核电,某种意义上来讲,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是一个考量,但目前更多的是公众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内陆核电厂。主要基于他们自身对于核知识背景的局限,由于不了解而对核有一种恐惧感。作为公众来讲,他们希望积极发展,改善生活的质量,改善环境,但又担心核电安全,更关注电厂建在他们周围带来的一些影响。再加上曾经发生的三个核事故太深的负面影响。这些核事故的烙印需要通过这样的一些科学的研究,摆事实让公众接受,让事实来证明。上世纪我国核电建得不多,公众的关注就少。以后我国核电建得多了,再加上福岛核事故以后,公众的参与度就高了。假如说现在建核电厂,特别是在内陆建核电,没有得到公众充分的支持,没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内陆核电发展阻力也还是会有的。所以内陆核电建设不是什么特殊的技术问题,是社会公众的可接受问题。

记者:您认为我国在公众宣传方面还需做好哪些工作?

赵成昆:国家能源局已发布,新建核电厂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我觉得这也是公众认可和接受的问题。另外,我国一直以来公众宣传工作不断地在开展,但有些方面还不太够。比如公众的参与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也一样。美国南方公司的两个AP1000要建的时候,都有公众的参与和宣传。他们的制度很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也很完善。对于内陆核电研究成果,后面我们除了上报相关部门之外,还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