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评论正文

简论我国大数据国家战略:数据治国与数据强国

2013-08-01 10:31来源:新闻爱好者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数据强国

过去30年里,中国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都需要使用大数据这种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巨大的需求客观上为中国大数据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

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决定了中国大数据的规模为全球最大,可为大数据研究提供许多创新角度,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大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将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这将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难得的机遇。

目前全世界都缺乏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人才和商业人才,而中国在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广阔平台有利于迅速培养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推动产生一批围绕大数据形成的创业型企业,通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中国有望站在大数据领域的技术最前沿。

大数据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其一,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解决中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住房、教育、交通等难题。例如,通过对交通流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可以指导驾驶者选择最佳路线,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其二,通过大数据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钢铁、零售等传统产业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其三,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中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迅速站稳脚跟,巩固并提升竞争优势。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概念的兴起,必然会带来一次深刻的产业革命。如果说前两次产业革命,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都处于落后的阶段,那么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必然是中国真正实现经济强国的历史契机。事实上,全世界都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场革命,尚不了解数据的类别、品质和价值如何界定,也不知道数据的隐私、安全和版权如何保障,没有建立良好的数据产业生态环境,也没有针对大数据的教育和训练。这种不清晰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而我国独特的体制允许我们在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想象的尺度上“办大事,办好事”。政府、企业界、学术界、投资界和媒体需要齐心协力推动这次可能深刻改变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面临大数据时代,社会经济需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实现新的转型,这就要求深刻考量中国的经济社会特征,发现中国在新一轮现代科技革命中面临的短板。

打破社会结构的“马赛克化”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民族的繁荣强盛与其开放程度息息相关,而中国的内部开放则刚刚起步。社会的内部开放重在社会流动和社会沟通,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发展是社会内部开放的具体体现,但还处于消极的不合理状态,需要逐渐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型,真正打破社会结构的“马赛克化”现象。

所谓社会结构“马赛克化”,指的是社会中的群体以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要素被分割成不同的单元,不同单元的个体形成一个个特殊的利益和价值群落,享受着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促成了他们与单元外的人相互割裂和对立。社会结构“马赛克化”是信息封闭的产物。封闭的信息使人们无法与外界沟通,继而形成“马赛克化”的社会结构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数据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