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评论正文

简论我国大数据国家战略:数据治国与数据强国

2013-08-01 10:31来源:新闻爱好者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的大数据开发主要有以下几股力量:

政府的力量。以工信部为代表的政府部委开始了广泛的行业性讨论,以求可以给大数据一个标准的定义。

公司的力量。这里面有两种:一种是自身具有开发优势的,比如百度这样的技术型公司;一种是要借助数据外包公司进行开发的,这一种是目前中国商业里的主流模式。

投资者的力量。以宽带资本为代表的投资基金主动连横产学研各方面资源,推动成立中关村数据产业联盟,中关村成为中国大数据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

在人才储备上,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的角色并没有形成气候,和走在前边的英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除了技术和资本方面,大数据更重要的是意识革命。它要求打破小数据时代的结构性样本分析的局限,完全颠覆存在数百年的因果理念,转而寻求大数据海洋里的相关性。这种意识的革命对于中国政府和商业都是一时间难以消化的。比如政府部门认为掌握公众的信息就是大数据,而忽略了透明和公开。企业认为,用户行为就是大数据,但是对于如何开发更有价值的信息不得而知。

中国的大数据尚处于星火燎原的阶段,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缺乏沟通、协同发展的理念,并且对于行业用户的需求缺乏深入了解。这不仅使得我国大数据产业中的企业无法形成合力,而且大数据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也缺乏行业应用基础。

以下是Intel发布的大数据在中国的分布图:大数据短板

第一,大数据的重要前提是数据的海量性,中国独一无二的优势是人口数量带来的用户行为的数据海量性。但海量性仅仅是大数据的诸多前提之一,我国在数据的开放性、流动性、交互性上还远远不足。

第二,中国目前在数据处理上的技术仍然不成熟,没有做好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准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移动性与社交性融合,使时空定位于社会情境。这样的趋势带来了很多价值,例如融合了移动和社交的应用会影响用户消费决策。但与此同时,出现的海量数据给精准的目标分析造成困难,国内目前的数据分析技术还不足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

移动互联网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中国和美国,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的人数都已经超过了PC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数据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