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解决能源危机不能只动嘴皮子

2013-08-09 10:12来源:金融时报关键词:能源核电站燃煤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英国的能源危机迫在眉睫,但其根源却在半个世纪前。那时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如日中天,年轻的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还是个承诺“让技术散发炙热光芒”的新当选首相。但英国消费者却在冬天遭遇断电。

英国政府随后宣布了一项扩大发电能力的庞大计划,包括建设几座规模空前的燃煤电站。但该计划标志性的内容则是兴建5座核电站,它们采用英国新研发的设计——高级气冷反应堆(AGR)。分管此事的大臣弗雷德-李(Fred Lee)十分看好该技术的出口前景,他说:“我们肯定要发大财了。”

但该计划却成为一个经济灾难。这些发电站的工期严重滞后,成本大幅超支。它们得花上30年才能接近于有效运行。发电能力不足倒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反正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电力。不用说,出口市场也没有成为现实。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Thatcher)政府关闭了英国的大部分煤炭企业,新建了一座核电站——但采用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美国设计——并将电力行业私有化。

从大多数方面来说,这场私有化是成功的。电力公司修建了使用联合循环燃气技术的中小型发电站,它们节省燃料,建设工期短、成本低。核电的经济成本水平终于大白于天下;比起之前误导大臣和议会,高管们更害怕误导投资者的后果。英国政府放弃出售核电站,转而将它们私有化,组成英国能源公司(British Energy)。该公司后来破产,经重组后被法国电力公司(EDF)收购。法国的电力主要来自核电,它的核电技术全球领先。

但私有化未能为发电规划提供稳定的框架。最初的机制对如何恰当地激励装机容量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但这套机制在2001年被放弃,让位于一套根据其他大宗商品市场建模的简化机制,一开始称为“新电力交易安排”(Neta),后更名为“英国电力交易和传输安排”(Betta)。正如大宗商品市场常常反映出的情况那样,这一机制的短期效果远远好于长期效果。

弗雷德-李的发电站即将寿终正寝。但人们不清楚谁将在何时替代它们。今夏公布的最新能源白皮书提出多项干预措施,但并未提出条理清晰的政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燃煤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