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能源变革开启新型城镇化之门

2013-08-09 17:08来源:中国石油报关键词:能源太阳能电力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这届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誉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让世界记住了一个现代城市的中国“面孔”。

这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这是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展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下,“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承载着人们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美好憧憬。能源,则再次扮演关键角色,成为让理想照进现实的一把“金钥匙”。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在江西新型城镇化论坛上表示,城镇化的核心是改革。因此,“所有人必须转变观念,否则期待就会落空。”

 2011年,城市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经济社会和城镇化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城镇化人口达到65%至70%。城镇化带来了能源消费、机动车使用的快速增长。同时,我国也为城镇化发展付出了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逐步形成,即以集约、智能、低碳、绿色型的发展方式,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转方式调结构

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攀枝花学院2.1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能源至关重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新型城镇化是重点也是难点,其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改变甚至可能带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新型城镇需要从依靠资源投入和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抑制高耗能产业膨胀,通过政策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清洁化、消耗低、污染小产业的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