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梦的能源路径

2013-08-13 10:13来源:《能源评论》 于涛 王伟关键词: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煤炭消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清洁电力梦

在传统概念中,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并不存在于一次能源的统计数列。而现在,国际能源署(IEA)等国际机构已把电力按照“初次能源”层级来统计。

7月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共同发布了《2013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和《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两份报告。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在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都在迅速发展:在中国,风能发电的增长量超过了煤炭发电,并第一次超过核能发电量;在欧盟,可再生能源在2012年装机容量增加量中占近70%;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已提供了电力消耗的22.9%,国家供暖的10.4%,以及总能源需求的12.6%;在美国,风能安装容量增加量超过了其他任何技术,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产出约占全年总装机容量增加的一半。

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指出,人类能源进化史是一部从低能量密度向高能量密度发展的历史,但新能源打破了这个惯例。电能作为终端消费者接触到的重要能源,又承担了新能源转化的功能,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为2100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为2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为5000万千瓦。

不过,我们还远远没有进入一个新能源的时代,以风电为例,过去1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迅速从200万千瓦突破6000万千瓦,但留下的消纳和通道建设难题也是“让人痛心”。

对于可再生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张国宝分析滞后的原因时表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令人痛心。“无休止的争论影响了整个电网的建设进度,也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令人无奈的是,一方面我们深受雾霾的困扰,另一方面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清洁能源又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一个好消息是,在各方努力下,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已经明确指出,要统筹谋划能源输送通道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先进输电技术,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而最新的消息是,7月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促进电网科学发展座谈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蒋晓华在会上表示:“电网规划拖了这么长时间,总得有个说法。”这意味着通道建设将有明确的说法。

那么,作为中心能源,电力如何才能做到名副其实?

电力发展与经济、能源、环境紧密相关。通过转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发展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对于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站在安全的角度,以输电代替输煤,能够减少煤炭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压力,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问题。到2015年、2017年、2020年,我国跨区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1亿、2.9亿、4.5亿千瓦,向东中部地区输送电量0.74万亿、1.18万亿、1.87万亿千瓦时,减少东中部电煤消耗3.4亿、5.4亿、8.5亿吨,保障东中部地区能源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从高效的立场出发,促进能源基地集约高效开发和电力大规模输送,能够全面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

以清洁的观点考虑,依托特高压电网,能够实现西部、北部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到2015年、2017年、2020年,可往东中部地区输送清洁发电2400亿、3600亿、5100亿千瓦时。全面实施电能替代,能够显著减少直燃煤,降低二氧化硫、重金属、灰渣排放,综合防治大气、土壤和水污染。到2015年、2017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比2010年可分别降低12%、20%、28%左右。

历史总是巧合的。八十年前,在亚当斯勾勒“美国梦”精神形貌之际,中国也曾经发起一场“中国梦”的大讨论,一百多位各界人士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其答案百人百态。

他们的言说曾被遮蔽,但如今听来仍旧醒目。八十年时光轮回,或许那时的梦想依稀可循,不同的是,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中国梦”也已步入从个体到民族的转变。

如果真正的“中国梦”关乎每个国人,那么必然触手可及。而将这个梦想映射到能源领域,必然是宏观的美丽中国梦,中观的绿色能源梦与微观的清洁电力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结构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煤炭消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