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解析“雷士风波”的主导者—阎焱

2013-09-16 13:44来源:创业邦关键词:雷士阎焱吴长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美国生活的这段时光,为阎焱日后成为一个投资人奠定了几乎所有的基础。

上帝之手

两年之后,1994年下半年阎焱便到了AIG旗下的AIF基金(AsiaInfrastructureFun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公司,担任该基金北亚和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成为在海外进入风险投资行业最早的中国人之一。

2000年,中海油第一次纽约上市失败,一时间出现了很多传言,再加上市场条件不好,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中海油一定有什么问题,对其前景表示悲观。在这种背景下,阎焱和中海油的管理层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阎焱跟卫留成(时任中海油董事长兼CEO)、傅成玉(时任中海油执行总裁)在高尔夫球场见了面,一场球打下来,重要的条款几乎全定下来了。其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是:二人成长经历非常相似,傅在油田打过工,而阎焱插过队,傅和阎都在美国读过书。

中海油的项目报上去,被AIG的投资基金委员会给否了,九个投委会成员,都是些老谋深算的家伙。他们反问阎焱,“你说这么好的公司,为什么上市失败?”阎焱非常郁闷。

临近岁末,AIG在新加坡开年会,他碰到了基辛格,其当时的身份是AIG基金的工委会主席。他对阎焱说,“你看起来不太高兴啊!”于是阎焱就跟基辛格讲了中海油的事情。“如果有一家美国石油公司拥有全美国所有的沿海石油开采权,你认为它的发展前景如何?”阎焱说。

中海油在中国,就拥有这样的实力。基辛格立即被说服。阎焱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对中海油2亿美元的投资,此后,李嘉诚跟入。

一年后,中海油在纽约成功上市,AIG放进去的2亿美元投资,不到两年,就变成了6.8亿美元。

那一阶段,阎焱没少替AIG赚钱,但似乎是悄悄的。而活跃在90年代的国内市场上的是另外一批人,他们通过房产生意跻身为富豪。先是在海南,而后在北上广深,但这个群体大多游离于公众视线之外,这也是有原因的。

而那时候的风险投资在中国,很早期,“我记得我最早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时候,那个是十多年前,在中国最常见的人家就叫我们做皮包公司,因为我们是最典型的皮包公司,既没有办公室,也没有钱,老背着一个包游说别人投资,因此别人叫我们皮包公司。”

1998年-1999年那个年代,风险投资开始在国人心目中有了概念,比“皮包公司”稍微好听些,人们觉得风险投资像“疯钱”、“傻钱”。在咖啡馆里拿着商业计划书给投资人讲生动故事的大有人在,在几个星期内融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绝不是天方夜谭。外国的风险投资商会主动要求,创业者最好在项目中占据主要的股份,投入的资金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花完等传统投资商很难想象的投资原则。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白皮书》中,一位业内人士曾如此描述当初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时情景:在一家知名的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项目统计表,虽然在近百个项目中,只有少数几个标记着盈利的符号,但是,这家风险投资商却非常自豪,因为他觉得自己抢先占领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重要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即便对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也并没有盈利要求。

直到2004年,阎焱投资盛大之后,似乎才为风险投资正了名。阎焱在AIG呆了8年之后,才来到了软银赛富基金,此基金是美国的思科集团和日本的软银共同成立的一支面向亚洲市场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总共有10亿美元,有4亿美元放在了中国,这就成为软银赛富一期基金的全部来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