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我国能源装备产品国际化“赶考”路有多远?

2013-09-23 15:00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关键词:天然气页岩气能源装备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举办的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全球化发展论坛上,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走出去的烦恼,引发来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业界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一提到中国技术就是缺少创新”“中国制造被等同于低劣”……杰瑞集团董事长孙伟杰指出,杰瑞集团的产品已销往30多个国家地区,走出去仍障碍重重,而这也正是中国能源装备企业的共同烦恼。

专家试图通过这次解剖麻雀般的案例分析,为能源装备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思路与灵感。

国产化催生国际化“赶考”

很多专家将杰瑞集团的烦恼称之为成长性烦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这一烦恼才集中凸显。

“过去,中国装备一直被嘲笑有‘心脏病’,因为我们不掌握动力核心技术,控制系统水平差。”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说。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之初,需求量最大的X70、X80钢材和钢管以及投资最大的大功率压缩机组等装备全部依赖进口。

“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交货周期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我们不得长期依赖国外制造商,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廖永远言语中充满忧虑。

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是居于风机研发“金字塔”顶端的产品,也是大乙烯等重大装备的“心脏”。当时拥有该技术的国外公司态度很明确:“中国人无论出多少钱,我们都不卖。”

张国宝指出,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一直在花高价进口压缩机、球阀等高端设备,或者看似低价买来设备,但在检维修环节却又不得不支付天价更换一个小配件。

正是有这样的切肤之痛,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中国石油、中国船舶重工等大型企业纷纷依托重大工程,加快技术国产化进程。每打破一项技术垄断,国外相关产品的价格就随之下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查看更多>页岩气查看更多>能源装备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