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自动化评论正文

两化融合时期的工业化、信息化重解

2013-09-27 09:36来源:万方数据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两化融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化融合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所特有的,其内涵也具有我国特色。我们认为工业化本质上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相对应,两化融合也是一种产业反哺,但不只是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反哺,也包括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农业机械化就是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农业信息化就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哺。我国并没有完成工业化,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信息化也应是两化融合包含内容。从生产要素角度讲,两化融合就是工业和农业生产部门生产函数中信息参数效用变大的过程。

两化融合的直接体现就是新型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口号,是我国工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工业部门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是以信息做先导,工业化做后盾。应当注意到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的几个主要区别:1.涵盖行业更广,这是最大区别。随着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发展也受其影响。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 “工业化”概念的外延也扩大了“工业化”又被称为“服务业.工业化”。意味着新型工业化产业部门将扩张到工业部门与服务业部门相连接的产业,直接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关注对象更多。传统工业化将专注对象定位在生产上,而新型工业化将专注对象定位在消费、生产、出售的生产全过程。同样,信息化不是仅停留在生产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工业活动。3.后续影响更受重视。传统工业化中的后续影响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如:环境保护、人口结构、社会风气。工业化早期,西方国家普遍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人口老龄化,风气市侩化等问题。新型工业化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一些后续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其恶化。

四、生产性服务业兴起

在重新解释工业化和信息化概念之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两化融合的产业核心:生产性服务业。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机制,生产性服务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典型部门,其发展最能体现两化融合,其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是宏观上两化融合衡量标准。从产业角度而言,两化融合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发展的过程:

生产性服务业兴起于信息化时期,最早由Marchlup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产出知识的产业。Martinelli(199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与资源分配和流通相关的活动,产品和流程设计及与创新相关的活动,与生产组织和管理本身相关的活动,与生产本身相关的活动,以及与产品推广和配销相关的活动。Hansen(1994)认为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其定义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不难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为整个工业生产链所服务的行业,服务内容包括了原始资源分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等,涵盖行业包括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等。本质上生产性服务业是信息化作用于工业生产全过程的产业:在工业产品设计上运用CAD技术,在工业物质投入上进行供应链管理,在工业产品生产时运用最优化流程设计,在工业物品销售时运用电子商务,并在资金、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上进行全方位信息覆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技术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两化融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