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自动化评论正文

两化融合时期的工业化、信息化重解

2013-09-27 09:36来源:万方数据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两化融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关于两化融合的部分观点过强调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改造作用,而忽略了工业化的基础作用。如Lundquis(2008)基于瑞典资料认为,制造业作为原动力的地位逐步被生产性服务业取代,特别是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更明显。这种观点建立基础是错误的:瑞典作为发达国家,其生产性服务业和长期经济增长是依靠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将其技术外溢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兴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我们归纳了一些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级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新兴产业都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同时覆盖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特征。在这些产业内部凡是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部分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凡是能直接产出实物的就是工业。

基于中国国情,我们不同意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起支柱作用。Ryo Arawatari在研究中发现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选民由于信息超载的原因而放弃投票权。个人经济行为与工业组织行为具有一定相似性,区域中没有较健康的工业体系很难进行信息化。工业化主要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销售市场、建设资金和专业人才;信息化最终成果必须也只能通过工业企业体现;工业是信息商品的最大市场,工业化能为信息化提供更为宽广的销售市场;信息化发展资金的原始积累大部分是来自于工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两化融合人才只有在工业生产线有一定专业知识,才能使信息商品有针对性。

五、结语

通过对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定义的重解,生产性服务业的探讨,不难发现我们要进行两化融合必须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这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大脉络;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信息化内部关系。工业化应该是信息化的基础,没有工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就难以实现全面信息化;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先导,没有信息化就不能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传统工业并不能完全放弃,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生产要素如能源、技术等进行改造,淘汰过剩产能;新兴工业的首要任务应是补充传统工业的市场空间,如新材料对部分钢材、木材的替代。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出发点一定是服务制造业,而不能主次颠倒。处理好信息化内部关系就是将信息化的各个工具都均衡发展,如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技术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两化融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