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企业正文

施耐德电气:以市场导向谋转型扩张中国蓝图

2013-10-14 09:24来源:机经网关键词:施耐德电气电力行业赵国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曾经的武器制造商

“‘赵’在中国是最有名、最普遍的姓,‘国’是国家的国,‘华’是华山的华,组合起来就是赵国华。”赵国华用中文向记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这是20年前初次到中国时中国朋友为他取的名。“别人取的名字都没得选,喜不喜欢都得这么叫。”他打趣地说道。

赵国华于1986年加入施耐德电气旗下的梅兰日兰,做销售相关的工作。“1981年我们和河南平顶山市进行技术转移,开始了我们在华的业务。1987年第一次在中国的电力行业开始合资。”

而施耐德的电气业务也正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壮大,并在这一阶段将其定位为核心业务。在此之前,施耐德电气的业务重心主要集中于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以及轮船建造业。由施耐德兄弟创办的“施耐德”最初进入的领域是钢铁制造,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已成为专业武器制造商的施耐德与当时的国际电气集团西屋(Westinghouse)结盟,将业务拓展至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战后,施耐德逐渐停止武器制造,重新进行集团结构重组,并将业务主要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

顺应客户需求而变

对于施耐德在战略业务选择上的变化,赵国华认为这是顺应客户需求变化而做出改变,而这正是施耐德能长期生存的原因。“施耐德1836年成立,成立很长时间了,这期间进行了很大的变革。我们是一个老的公司,也是一个非常新的公司,这么多年只有一个保留下来的东西,就是施耐德这个名字。70年代的施耐德电气和现在的施耐德电气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施耐德电气的媒介工作人员以“顺势而为”来总结赵国华的这段话。在上世纪初全球电力工业刚刚起步不久,施耐德电气通过与西屋的合作开始切入电力工业这一领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力工业迅速壮大的时期,施耐德电气迅速调整,将业务重心锁定在电力工业。

当问及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开端时,施耐德电气的媒介人员用两个问题反问记者,“你是否见过用来控制电灯开关的电灯线?是不是感觉以前停电很频繁?”她介绍说,在改变上述状况的过程中,梅兰日兰推出的产品起了很大的作用,“梅兰日兰进入中国后,生产的微型断路器产品逐渐取代了保险丝,让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提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施耐德旗下的奇胜品牌将开关面板带入中国,结束了中国使用灯绳开关的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耐德电气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赵国华查看更多>